
《测试塔台模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大致分为了解现有工程-亲历工程实践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住房和港珠澳大桥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现有工程;第二部分以塔台为载体,让学生亲历招投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的工程基本程序。 《测试塔台模型》属于六年级下册《小小工程师》单元的第六课,学生在经历了“设计”和“制作”两个环节后进行“测试”,同时也为后续的“改进”环节做重要依据,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本单元学习的连贯性和工程的系统性。测试是对塔台模型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要求的检验,是工程设计中又一重要环节。测试的主要任务是以第四课的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作为评价标准测试塔台的设计是否符合工程要求,通过量化各项测试活动,比较分析数据,找到自己模型的优势与问题,最终明确模型设计或制作方法的修改点。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测试”由三个有顺序、有逻辑的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明确测试标准”,引导学生回忆第四课的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以此表为依据进行量化评分,为后面的测试活动奠定基础。第二个活动是“展示与测试”。学生依照顺序逐一进行测试,并以评价表各项指标细化说明为依据进行评分。第三个活动是“自我评估”,各组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梳理各自塔台模型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为下节课改进塔台模型做好准备。第二部分“研讨”将研讨部分与测试部分整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研讨部分的回答都以测试部分的数据为依据,这些数据也是学生进行自评、反思、发现模型设计优缺点以及明确改进方向、完善工程模型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亦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制作、测试塔台模型十分感兴趣,但是学生也许还不是很清楚什么样的塔台模型是优秀的?什么样的塔台模型能够被评为合格?应该测试哪些内容来评价一个塔台模型?本节课中各组测试数据的对比,优势数据项目的展示与介绍,不但是对学生设计的认可与肯定,也是推广小组突破技术难关设计的机会,能够帮助解决其他小组共同遇到的问题。劣势数据项目的呈现,不但是自己发现问题寻求突破的过程,也具有提示其他小组引以为戒的作用,同时也是寻求帮助,借鉴他组经验的过程。在这样的全班交流活动中,不但可以借鉴大量的优秀经验,学会相关科学知识,还可以增强倾听他人意见、迁移应用知识、学会交流合作等一系列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本节课将会出现大量的数据,学生将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对比,学会用数据说话。通过分析数据找到本组模型的优点与不足,明确问题及改进方向,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完成一项任务(测试)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 能依据标准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并记录。 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反思,能归因问题所在。 能将问题进行梳理、归纳。 科学态度目标: 对测试活动充满好奇与热情,认识到测试的重要意义。 能基于观察事实做出合理判断。 能虚心接纳同学意见,通过反思交流,调整原有设计,从而达成集体共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认识到检测工具对测试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一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难点:通过分析、对比测试结果,能归因问题所在,明确改进方向。 【材料准备】 实验器材:塔台模型、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问题梳理记录单、米尺、科学书若干、电风扇、桌子。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聚焦 展示:工程步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