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8214

二年级上知识点(学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日期:2025-04-2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12次 大小:319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二年级,知识点,学案,人教,上册,数学
  • cover
二年级上知识点 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和米 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0厘米。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方法 把物体放正;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独处物体的右端所对的刻度数。 误区 左端没有对准刻度0;没有把尺子放正;当开始刻度不为0,物体长=结束刻度-开始刻度。 认识线段 特征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画法 用笔对准尺子的刻度0;从刻度0起,沿着尺子的边缘画;画到要求的长度处停。 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 当物体比较长或高时,通常用“米”作单位;比较短或矮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你知道吗?(数学文化) 测量长度的工具。古人是怎么测量的(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手臂、拃、脚),现在人们是怎么测量的(软尺、皮尺、卷尺、测量轮)。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列竖式) 不进位加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进位加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减法(列竖式) 不退位减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退位减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列竖式) 连加、连减 计算连加、连减算式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加减混合 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解决问题 加法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减法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求出中间量,根据中间量求出题中的问题。 三、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角 特征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角的大小 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角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将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外侧的角越大。 画角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认识直角 认识直角 三角尺上最大的角是直角,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判断 将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和两条直角边与角的顶点及两条边对应看是否重合,如果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 画直角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笔直的射线;再用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这个点重合,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线重合,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尺上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射线;最后画出直角符号。 认识锐角和钝角 锐角、钝角 比直角小的角都是锐角;比直角的角是钝角。 判断 用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另一边在三角尺里面的是锐角,另一边在三角尺外面的是钝角。 用三角尺拼角 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可以看到的角。 四、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各部分名称 3 × 7 = 21 7 × 3 = 21 读、写法 写法:7 × 3 = 21 读法:7乘3等于21。 乘法口诀 几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每相邻两句的积就相差几。 乘加乘减 运算顺序 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利用乘法解决问题 几个几的和 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 几和几的和 求几和几的和用加法计算。 你知道吗?(数学文化) 乘号的由来,发明者、故事。乘号的另一种形式“ ”,发明者、故事。 五、观察物体(一)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六、表内乘法(二) 7~9的乘法口诀 几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每相邻两句的积就相差几。 解决问题 利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问题。 解决是否够、是否合适等实际问题,首先求出要比较的两个量,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你知道吗?(数学文化) 乘法口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