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三首 学习单 品读古诗,体会诗人情感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二读:读出正确的节奏和停顿。 三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出情感。 揭秘思维导图,感受家国情怀。 记录每首古诗的作者和朝代,每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人物?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比呈现。 三、课堂练习。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他们在边防线上,戍守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相信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话想要对他们说,请你为守卫边防的战士写一封信! 敬 爱 的 边 疆 战 士 们 : 您 们 好! 我 是 X X 小 学 的 X X X , 我 有 话 想 要 对 您 说 : 姓 名 : 年 月 日 景物 诗人: 出塞 朝代: 人物 抒发情感 景物 古诗三首 诗人: 凉州词 人物 朝代: 抒发情感 景物 诗人: 夏日绝句 朝代: 人物 抒发情感《2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诗意。 借助诗句,想象画面。 感悟边关战士的生活,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2.感悟边关战士的生活,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教学难点 感悟边关战士的生活,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单元导入 同学们,在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历代烽火狼烟的战争中,爱国主义尤为深刻,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有关爱国的诗词。今天我们要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看到单元导语,一起来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平民百姓。学习要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1课《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去品味边塞诗的诗意情感吧。说到边塞诗,你们知道什么是“边塞诗”?所谓“边塞”就是边疆的意思。边塞诗就是描写边塞自然风光和将士们生活的古诗。 一起去看看唐朝的边塞。(出示唐朝地图) 唐朝时期我国地广物博,气候适宜,特别适合百姓居住。而与其相邻的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因为气候原因,终年过着游牧生活,很难安居乐业,所以它们一心想着跨过阴山,占领中原……唐朝的皇帝愿意吗?百姓愿意吗?这就需要将士们驻守边疆,保卫祖国领土。) 二、整体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受诗韵 1.听录音跟读:想要体会诗人的情感,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先来跟着录音小声朗读。 2.齐读:先来读第一首。(读得很整齐)第二首诗再来读一遍。谁来读第一首?读得这么好,老师为难了,本来还想考考你们,现在你们来教老师读吧。认识生字。(生字词我们都解决了,有没有同学敢第一个挑战朗读呢?) 3.指名读诗:谁来为我们读第一首?(字字正确,慷慨激昂)。谁来尝试读第二首?(不仅朗读正确,还读出了情感,掌声送给他)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其他同学也来评一评。加上停顿,节奏就更好了。 男女分读:全班都读得很有节奏了,现在我们试着男女生来比较读,看看谁读得更投入?男生读第一首,女生读第二首。男生先来做个示范吧,站起来读得更有气势。女生有信心吗?(巾帼不让须眉啊!) 风声雨声,不如我们班的读书声,听你们读得有感情,老师也忍不住加入你们的朗读了。老师读第一句,剩下的男女生分读。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古诗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朗读两首古诗,借助注释,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三、明诗意,悟诗情 1.借助注释,想象画面。 根据句式回答: 我看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