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数学观察是进行数学思考的前提保障。只有深度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才会进行深刻的思考,将思维引向深入。人教版把这个单元命名为面积,刻画长、正方形面积大小的本质是度量,公式计算只是变化与操作化的形式。面积的度量是计算所要度量的图形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其核心要素是面积单位及个数。所以要抓住核心进行知识和经验的自主构建,当然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地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经验的获得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其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面。 1: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通过数、摆方块和动脑思考,推导出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高判断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懂得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能够把学习知识应用于实践。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及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大胆猜想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形成创造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所包含的面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和宽的乘积。长就是每行有几个面积单位,宽是几就是有这样的几行。 教学过程: 任务一:交流,感知面积的度量本质。 1.回忆旧识 你知道了哪些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大概有多大? 2.组织交流 想象:有一个图形,它的面积是3平方分米,猜猜它是什么样的? 思考(1):它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吗?为什么? 思考(2):观察,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的? 2.设计导学 有一个长方形是由8个1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你能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吗?请在边长为1厘米的方格图上画一画。 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长方形: 组织交流:这两个长方形的形状一样吗?面积呢?为什么? 3.概括总结 求一个图形的面积就是求这个图形中包含单位面积的总个数。(板书:面积单位总个数、面积) 带着这个经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设计意图: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想象、观察和表达中积累面积的空间表象,明晰度量面积的本质,这也是接下来所有活动的“种子”。】 任务二:操作,探究长方形的面积。 1.设计导学(1) 独立完成活动一:①号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活动建议: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测一测。 学生活动:教师台下拍照收集。 2.组织交流 反馈A 反馈思考: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摆?怎么数的? 生: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我一行一行摆每行4个摆了3行,一共用了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反馈B 反馈思考(1):你认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12平方厘米。 反馈思考(2):为什么你只用了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得出了它的面积,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先摆一行就知道它一行可以摆4个,我再竖着摆满,发现可以3个,我就知道可以摆3行,把每行的个数乘行数就可以知道一共包含多少个单位面积,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反馈思考(3):这样子就可以看出12平方厘米?谁听懂了他的意思,上来描一描。 3.归纳概括。 把每行单位面积的个数乘行数就能得到单位面积的总个数既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操作经历从铺满到铺边,再进行面积单位的测算,初步感知长宽之积与面积的对应关系。】 任务三:归纳,推导长方形的面积。 1.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