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二、社会主义革命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过渡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3)结束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4)结果和意义: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5)时代特点: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三、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1)原因: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做法: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意义:①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2.党的八大召开 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历史功绩 (1)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