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认识南方地区的一部分,再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课学习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台湾的范围、位置;还有台湾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物产;台湾的经济发展将放在第2课时讲授。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感性的东西对他们比较有吸引力,应发挥地理学科优势,运用视频、地图和精美的课件设计,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提供适宜的舞台。为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整堂课以活动贯穿,促使学生自主合作积极地探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台湾问题对学生来说很陌生也很熟悉,学生对它的认知多来自于电视新闻。鉴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区域探究的基本思路,教师应设置适当的台阶,完成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与迁移。通过情境设计和课堂训练为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地理组织的培养搭建良好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突出地理本身具有的魅力,从而使学习变的顺利快乐富有成就感。 目标确定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与地形及分布,明确台湾省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分析、掌握台湾省的地理环境特征。 2、根据地图、资料图片,分析台湾的自然概况,寻找出台湾成为美丽富饶的宝岛的原因。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总结其产生的影响的能力。 3、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台湾省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 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教师播放诗朗诵《乡愁》,播放视频完毕,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引入,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在这头指的是台湾省。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是我们最深的乡愁”。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 学生感受诗歌的让学生初步体会台湾省。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短短数语就把乡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这节课的导语,在学习之初就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环节二:宝岛寻根———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导 教师活动 教师:1、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今天,我就一起走近宝岛台湾。开启宝岛寻根之路。 2、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完成 学生活动 学生: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66阅读材料,分析宝岛台湾和祖国大陆的渊源。 2、连一连活动 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抽学生黑板上完成) 设计意图 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这一点是无须质疑的,进一步补充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环节三:宝岛寻踪———自然环境 教师活动 教师: 同学们,台湾省在哪?有着怎样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自主查找地图 要求: (1)在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说出台湾省的范围。 (2)在地图上找出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说出台湾省的位置。 教师展示: 海陆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临_____ 海,东临_____洋,南临_____海,西_____隔,与_____ 省相望 。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_____。 范围:台湾省的主体是_____ ,还包括周围的_____、_____等许多岛屿。其中_____是中国第一大岛。 播放视频《钓鱼岛的前世今生》 教师板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