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36571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后提升训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525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学年,2024-2025
  • cover
第六单元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基础巩固】 1.下图是一位学者关于古代中国书院功能的研究成果。据此可知,书院(  ) A.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以教化启蒙为主要功能 C.是古代重要的宗教场所 D.以传播宋明理学为己任 2.1558年德国莱比锡大学规定的学程如下:第一学期(半年)学习希腊和拉丁文法、辩证法和诗歌;第二学期继续学习拉丁文法和辩证法,另外增加修辞学;第三学期在学习诗歌和修辞学之外,再加学物理学和数学。然后对各学科进行考试,通过者获得学士学位。这些规定(  ) A.提升了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 B.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C.使启蒙运动的走向得以改变 D.标志着近代教育的开端 3.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创立京师大学堂,其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谨遵此次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从中可以看出(  ) A.传统教育得到稳定的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办学以培养西学人才为主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4.北宋初年,人们主要通过手抄的方式传播书籍。至北宋中叶,则“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苏轼感慨地说,学者获得书籍“多且易致如此”。这一材料可以说明(  ) A.“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B.雕版印刷术有助于文化传播 C.程朱理学受到了官方尊崇 D.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繁荣 5.在14世纪晚期的意大利,医学书籍的平均价格相当于3个月左右的生活成本,法律书籍的价格则相当于16个月的生活成本。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商业发展程度 B.制书技术水平 C.法律体系形成 D.自然科学发展 6.17世纪末,英国的皇家图书馆主要为国王提供古典著作、教会文件以及神学和政治等方面的资料。18世纪,英格兰学术界的面貌发生变化,科学思想开始在大学校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大学需要稳定的图书供应,英国国家图书馆成立。英国国家图书馆的成立(  ) A.源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B.推动启蒙运动走向高潮 C.促进英国学术面貌的变化 D.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7.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民众图书馆“是全体人民的图书馆,凡属圆颅方趾,不论其智、愚、贫、富、老、幼、男、女,均可进馆享受服务”。民众图书馆的创办(  ) A.打破了当权者对教育的垄断 B.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 C.满足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D.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 8.1903年,不列颠博物馆出版了第一部博物馆指南。1911年,不列颠博物馆委任了第一位导游讲解员。20世纪70年代,不列颠博物馆成立了教育服务机构出版公司。这些举措(  ) A.强化了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 B.提高了馆藏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 C.改变了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方向 D.彰显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全面性 【能力提升】 9.范仲淹曾建议:“先于都督之郡,复其学校之制……敦之以诗书礼乐,辨之以文行忠信。”王安石也认为:“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而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由此可知,两人均(  ) A.主张建立学堂选官制 B.重视学校的教化功能 C.致力于儒学复兴运动 D.希望扩大教育覆盖面 10.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  ) 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 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 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 11.1951年出版的扫盲教材《职工业余学校识字课本》, 第一课的内容是“工人”和“做工”,随着课程的深入,出现了“雾的成因”“空气和风”等内容。1956年出版的《市民识字课本》,内容有认日历、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