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37311

第08讲四步读文法助力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同步学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8次 大小:12561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三,同步,诵读,古诗词,课外,单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步读文法助力文言文阅读 第08讲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中考考什么 考点 本课重点考查内容 修辞手法 1.夸张:《春夜洛城闻笛》中“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2.拟人和比喻:《晚春》中“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如雪花般尽情飞舞,表达了诗人留恋春天,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画面描述 《竹里馆》描绘了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中,诗人独坐其间,既赏幽篮美景,复得琴啸之乐,再有明月相伴的一幅画面。 表现手法 《竹里馆》中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衬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以动态的“弹琴”“长啸”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意象 1.笛声:《春夜洛城闻笛》中以“笛声"谊染游子思乡之情。2.泪:《逢人京使》中借“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比较鉴赏 古诗词曲鉴赏在考查课内外比较时,主要从主题、体裁、作者、写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本课诗歌主题有:①山水田园:《竹里馆》《晚春》;②思乡怀人:《春夜洛城闻笛》《逢人京使》。 一、竹里馆 课内检测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王维的诗历来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答: 2.这首诗以声写静、以动衬静,极具匠心,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答: 课外迁移 同主题 山水田园 前庭凉夜[唐]白居易露簟”色似玉,风幌影如波。坐愁树叶落,中庭明月多。[注释]①簟(dian):指车上用作障蔽的竹席。②幌:帷慢。1.“坐愁树叶落,中庭明月多"两句通过对两个意象的描写,這染出一种的氛围。(3分)答: 2.“露簟色似玉,风幌影如波”两句描写生动,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对接教材答: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本诗与《竹里馆》都或明或暗地表现出诗人的“独”,它们所传达出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 诗歌助读 第一步观察标题,分析信息。本诗描绘了月夜庭院之景。第二步了解作者,明确背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作语言浅易,情调悠闲。第三步品读诗歌,赏析内容。诗歌前两句写被露水浸湿的簟席,随风摇动的帷幔。后两句写凋零的树叶和庭中的明月。诗作描写细腻,在字喜数语中寄托情思。第四步掌握方法,突破考点。1题:意象:定位诗句一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一结合意象及整体画面分析其意境氛围。2题:修辞手法:从关键词中分析修辞手法,如“似”“如"一分折表达效果一拟写答案。3题:主旨情感:结合诗歌内容,寻找关键词一品析诗人情感。 二、春夜洛城闻笛 课内检测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朗读诗歌要把握重音,你认为“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中应重读哪个字,请说明理由。 答: 2.曾新考法探究性试题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请分析诗作后两句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答: 课外迁移 同意象 笛 江上笛[唐]白居易江上何人夜吹笛声声似忆故园春。此时闻者堪头白,况是多愁少睡人。1,这首诗从听见 写起,抒写诗人的心境,表达了 (情感),韵味无穷。(2分)2.全诗言简意赅,一个“堪”字便将诗人的心境烘托到极致,请试作分析。(3分)答: 对接教材3.新考法探究性试题历代诗人常以乐器入诗,请结合本诗和《春夜洛城闻笛》中的“笛”,探究其在诗歌中的作用。答: 诗歌助读 第一步观察标题,分析信息。本诗写的是江上的笛声,第二步了解作者.明确背景白居易追忆旧事,做了《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赠予元稿,这是其中一首。第三步品读诗耿,赏析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