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章 欧姆定律 第一节 欧姆定律 情 境 导 入 第一节 欧姆定律 温故知新: 1. 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 电阻表示导体 作用。 对电流的阻碍 电压 情 境 导 入 怎样才能使灯泡发光程度 变暗呢 新 课 探 究 第一节 欧姆定律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U I R [猜想] 电流可能与电压成正比;电流可能与电阻成反比。 有什么具体关系? I U R 与 [设问] 一、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该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具体关系? 电流同时受电压 和电阻两个因素 的影响。 议一议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确定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 具体做法: (1)控制电阻一定,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控制电压一定,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探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实验探究一: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如何保持电阻不变? 可以选用一只定值电阻。 2.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电压? 可以改变电池个数, 也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一)设计实验: R U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哪种方法更好呢?为什么? 使用滑动变阻器方法更好,理由: ①操作简单,不需拆装电路,更加灵活。 ②能保护电路,更换电池个数使电压成倍变化,容易烧坏电源或电表。 ③可以选取任意数据,结论存在普遍性,也能减小实验误差。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选择实验器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实验电路图 R 6.记录数据 实验 次数 电压 (U/V) 电流 (I/A) 1 2 3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7.注意问题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____ 位置; ●开关应处于_____状态; ●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_____接线柱; ●电压表、电流表的_____选择要正确。 ●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____ ____连接; 断开 最大 正负 量程 一上一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二)进行实验 2.保持电阻R 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R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1V、2V、3V,读出相应的电流值;并把数据填入表格。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结论: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U I = 常数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实验探究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如何改变电阻? 可以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 2.如何保持电压不变? 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一)设计实验 U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保护电路。(2)改变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从而控制电阻 R 两端的电压不变。 3.在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4.设计实验电路图 5Ω 10Ω 15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设计记录数据 15 3 10 2 5 1 电流(I/A) 电阻(R/Ω) 实验次数 U =_3_V 0.6 0.3 0.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在连接电路的基础上,怎样操作? (1)电阻分别换用为 R = 5 Ω、10 Ω、15 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2V(或1.5V)不变,读出相应的电流值; (2)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二)进行实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综合上面的两个结论,可以得到: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个结论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首先在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