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8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三单元 增强法治意识 第8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立法、秉公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内涵及基本要求有哪些? 如何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想 一 想 法治中国,以法为名 【微视频】 基本内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新中国法治建设的起步。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基本内涵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使立法真正体现法治精神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该法于2016年12月25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在制定过程中,政府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讨论,体现了科学立法的精神。该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数据在法律纠纷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为了规范电子数据的收集、保全、审查和认定,我国制定了这一规定,提高了立法技术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基本内涵 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要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食品安全监管: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检查,确保食品安全标准得到遵守,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交通安全管理: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的查处,如酒驾、超速、闯红灯等,通过严格执法来维护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 基本内涵 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10·18”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这是一起作案手法隐蔽、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特别巨大的跨境诈骗犯罪。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依法对涉案人员进行了严惩,彰显了司法公正。 百香果女童被害案:这是一起侵害未成年人的凶案,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犯罪分子的恶劣行为进行了严厉惩处,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司法公正。 基本内涵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股行义务的状态。 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小明(14周岁)骑着家里的电动自行车出门时,未避让正在人行横道通行的行人李某某,导致发生碰撞。法院审理认为,小明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不具备驾驶电动自行车的资格,其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因此判决小明的监护人应对李某某承担赔偿责任。这一案例体现了全民守法的重要性,即每个人都应遵守法律法规,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网络谣言案例:在网络空间中,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名誉权等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通过加强网络监管和执法力度,可以促使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 【微视频】 MG动画-依法治国 基本要求 推进科学立法,就是要做到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你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并遵循立法技术规范;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