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啊摇》教案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歌曲学唱活动,愿意尝试用歌声与律动表现歌曲意境和情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热爱。 2.在游戏活动中熟悉歌曲旋律、节拍特点、乐句特征,通过想象、对比、律动、模拟,唱会唱好歌曲。 3.唱准歌曲中的五度、七度大跳音程,感受六八拍的节拍特点,尝试用固定音型“3 1 3· ”伴唱,渗透二声部合唱教学。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乐句、旋律的走向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合唱的能力稍弱。本节课以“回忆童年”为主题,设计了童年游戏-念童谣-唱儿歌等环节,在声势律动中感受六八拍的节拍特点,在游戏中渗透有固定音型伴唱的合唱教学,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隐藏在游戏活动背后,先体验后感知,最终达到“情知互促”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摇啊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歌曲的曲调、节拍特点。 2.唱准几处大跳的音程,尝试用固定音型“3 1 3· ”伴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在钢琴曲《童年的回忆》中走进教室。师生交流:关于“童年”你想到了什么? 师:是啊,童年是一首歌,是一首童谣,更是一个个有趣的游戏。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好玩的游戏,同学们一起玩一玩。 二、新课教授 1.游戏 律动 铺垫 (1)声势律动感受六八拍的节拍特点 教师做拍腿、拍手背的三拍子声势律动,学生看会后加入。在音乐中律动。教师的声势律动发生变化,只拍强拍,学生观察什么不同。 师:我的动作发生了什么变化?原来我把刚才的动作简化了,只拍了强拍,把第二拍第三拍藏在了心里。没有拍出来,但它的时值仍然在,我们在心里默数。 (2)师生一起在第一拍拍腿,内心感受三拍子的恒拍。节拍比较稳定后,教师用三角铁伴奏。 (3)在《摇啊摇》伴奏音乐中感受六八拍的节拍特点 学生:X - - X - - ︱ X - - X - - ︱ 教师:X - - - - - ︱ X - - - - - ︱ (设计意图:在声势律动中比较六八拍和三拍子的不同,初步感知六八拍的节拍特点) 2. 固定音型伴唱 师:同样的游戏,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玩法。 (1)游戏规则:两两面对面,跨坐凳子手拉手,在《摇啊摇》伴奏音乐中做一拉一扯的摇船动作。 (2)在第二段伴奏音乐时,教师加入固定音型“3 1 3· ”伴唱 师:老师在游戏时唱了什么?出示固定音型 3 1 3·︱ 3 1 3·︱ 3 1 3·︱ 3 1 3·︱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啊摇, (3)学生唱固定音型,教师念童谣《摇啊摇》 (4)一部分同学唱固定音型,一部分同学有节奏地念童谣 (设计意图:从节拍到节奏再到固定音型伴唱,层层递进,为最后的合唱教学做好铺垫) 3.聆听 图谱 唱曲 图形谱表示歌曲旋律特点 讨论游戏动作的线条 师:我们刚才玩的游戏动作老师用线把它表现出来。 → → → → ← ← ← ← 欣赏歌曲《摇啊摇》 师:这段音乐又应该用怎样的线条?请生在黑板上画一画 讨论小结:可以用弧线来表示小船在水中左右摇摆 课件展示图形谱,教师哼唱歌谱,和学生一起用手指在空中画图谱。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形谱,形象地感知歌曲的结构、乐句、旋律的走向) 分辨乐句的不同,用手势高低带着唱唱不同之处。 ① 3 6 5·︱ 3 6 5·︱ 3 5 1 6︱ 5·5·︱↗ ② 3 6 5·︱ 3 6 5·︱ 1 3 2 6︱ 1·1·︱↘ 师生接龙,歌唱方法的指导 学生演唱3 6 5·︱ 3 6 5·︱教师唱其余歌谱。找找最高音,提示5 i的大跳要有气息支撑,声音高位置。 唱歌曲 教师范唱,变唱边做律动 师:老师摇的动作有什么变化?在哪个字的时候摇的特别高?请你也来摇一摇 教师哼唱,学生模仿摇的动作轻声跟琴学唱讨论歌词:两句“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情绪是一样的吗?没到外婆家,迫切地想看到外婆,你会把小船摇得怎样?心情会怎样?告别外婆,依依不舍,你会把小船摇得怎样?有快慢、强弱变化地演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