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3459

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主题学习 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 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0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4486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章,学生,七年级,星球,商务,地理
    主题学习 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溯源   春秋时期的《尚书·尧典》记载着测日影的事实。据此回答1~2题: 1.当时使用的工具是(B) A.漏刻 B.土圭 C.日晷 D.仰仪 2.测哪些节气的日影(A) A.二分、二至 B.四立 C.小暑、大暑 D.大寒、小寒 二十四节气划分与名称表征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2024年5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自古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之说。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节气与小满时间临近的是(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小满时节,“江河渐满”的原因可能是(C) A.地下水上涨 B.蒸发减少 C.雨季来临 D.湖泊满溢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农民丰收节是在每年9月23日,是农民朋友收割完毕,稻谷归仓的丰收时节。人们将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迹划分成24等份,每15天为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并以此来指导农事活动。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丰收节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B.华北地区一年中白昼达到最长 C.北极圈内将迎来漫漫长夜 D.华北地区一年中影子达到最短 6.秋分过后半个月左右,农民开始播种冬小麦,所以当地有“白露早,霜降迟,   (节气)播种正当时”的谚语(D) A.处暑 B.立秋 C.秋分 D.寒露   如图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发明的一种测量日影的仪器叫圭表,使用时,“圭”平放在地面,上有刻度,用来标示正午日影的长度,“表”垂直立在圭上。据此回答7~9题: 7.下面是济宁某校四位学生利用圭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示意图。观测正午日影时,圭表摆放正确的是(D) A B C D 8.观测发现,从2023年3月21日至12月22日,济宁正午日影(C) A.一直变短 B.一直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9.同学们通过圭表测量记录2021年3月21日至2022年5月10日的数据,可以验证(C) A.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 B.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D.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 10.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昆明市(25°N,103°E)某中学组织同学们去云南大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察放置在泽湖旁的日晷。读参观时刻的日晷计时示意图和参观当日的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并联系生活常识,思考: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的规律是 先变短后变长 。 (2)根据图判断同学们观测日晷的时间和日期: ①根据参观时刻的日晷计时图可判断,同学们观测日晷的时间接近 正午 (日出或正午或日落),此时晷针影子大致朝向 北(或正 北) 方。 ②根据参观当日的太阳光照示意图可判断,同学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日期可能是 冬至 (填节气),太阳直射点在 南回归线 (填纬线名称)上,此时南半球的国家正值 夏 季。 (3)结合图文材料推测,同学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之后的一个月中,昆明市的昼夜长短状况的变化为 昼渐长,夜渐短 。 主题学习 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溯源   春秋时期的《尚书·尧典》记载着测日影的事实。据此回答1~2题: 1.当时使用的工具是( ) A.漏刻 B.土圭 C.日晷 D.仰仪 2.测哪些节气的日影( ) A.二分、二至 B.四立 C.小暑、大暑 D.大寒、小寒 二十四节气划分与名称表征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2024年5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自古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之说。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节气与小满时间临近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小满时节,“江河渐满”的原因可能是( ) A.地下水上涨 B.蒸发减少 C.雨季来临 D.湖泊满溢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农民丰收节是在每年9月23日,是农民朋友收割完毕,稻谷归仓的丰收时节。人们将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迹划分成24等份,每15天为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并以此来指导农事活动。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丰收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