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3章物质的特性 测卷B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2、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C.“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3、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 B.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C.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 D.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 4、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的水溶液使其沸腾,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高温破坏了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 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 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D. 用高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5、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6、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以下都是辨别“地沟油”的简易方法,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看油是否透明 B. 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 C. 闻油是否有异味 D. 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 7、在家中用电热水壶烧水,第一次烧了一壶水直到沸腾,第二次仍用该壶烧了半壶水直到沸腾,则两次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第一次为细线,第二次为粗线)( ) 8、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不能沉入水中的蜡块的密度,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先取一小蜡块,用天平称出该小蜡块的质量为18g,向量筒中注入60cm3的水,用大头针将蜡块全部压入水中,量筒中水面所指刻度是80cm3。则此蜡块的密度是( ) A.0.3×103kg/m3 B.0.9×103kg/m3 C.0.13×103kg/m3 D.0.24×103kg/m3 9、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ρ硫酸>ρ盐水>ρ酒精。甲、乙、丙三个容器依次分别装的是( ) A.硫酸、盐水、酒精 B.盐水、酒精、硫酸 C.酒精、硫酸、盐水 D.硫酸、酒精、盐水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0、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这个图线,可得到水的温度从8℃降到2℃的过程中有关水的变化的一些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 B. 水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 C. 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D. 水在4°C时密度最大 11、在某种弹性密闭容器中充入某种气体的过程中,用数字传感器测得气体的密度随体积变化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密闭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当体积为2cm3时,容器内气体质量约为5.33g C.该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密度随着体积的变大而变大 D.图中斜线覆盖部分面积代表体积为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