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4546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185524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8课,现代,会的,民和,多元,文化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和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知识回顾】: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时间 事件 阶段 15-17世纪 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15-19世纪 殖民掠夺、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以拓展 18C60S-19C40S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C60S后期—20C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思考:为何说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材料一: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此阶段,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便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 材料二:战后的国际分工比过去更有“世界性”。它……既包括发达国家,又包括发展中国家。如果说,战前在世界经济中还存在一些“孤岛”,那么,战后,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已程度不等地卷入到了国际分工的世界体系中来。 ———陈德照《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 ①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生产国际化加强; ②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 ③跨国公司推动; ④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概况: 阶段 出发地 目的地 原因 二战后 50-70年代 20世纪 七八十年代 20世纪 九十年代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 ①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②西欧国家战后重建需要大量劳动力,西欧各国在宏观调控的指导之下,经济实力增强; ③大洋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亚洲、非洲劳动力 中东产油国,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 西欧、北美、大洋洲 ①中东产油工业发展迅速; ②日本抓住机遇,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经济迅速发展,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发展迅速 东欧 西欧、北美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欧经济发展受挫; ②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欧美各国发展新经济(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特征: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 趋势: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动。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表现: ①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劳工迁移)。 ②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精英迁移)。 经济全球化也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原因: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②科技革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有更高要求; ③90年代跨国公司推动; ④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 趋势: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 经济移民呈现知识化、高端化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