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4617

2025届《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选必知识点整合(34页)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7次 大小:7913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届,中外历史纲要,选必,知识点,整合,34页
  • cover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 阶段1 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 1.文明源头: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2.王位世袭、一家一姓———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 3.权力分配与继承———贵族等级分封制:西周时期,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将王畿以外地区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贵族或旧贵族,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制。按照宗法制,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4.原始民主遗存: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农耕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甚至在春秋各国的政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 5.德治与法治之争:西周建立“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提出治国新思想,以儒家的德治和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最大,儒家思想有积极意义,但法家思想更符合当时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 6.第一次政治大转型———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战国时期,各国在政治上进行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7.君主专制的建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建立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 8.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巩固———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王朝的基础;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建立“中朝”制度,加强皇权。 9.封建制的反动———汉初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10.“以贤为官”: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鼓励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汉代推行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第2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经济 1.原始农业产生: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从打制方法到磨制的方法制作石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分别以粟、稻为主要栽培作物;原始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不但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还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2.阶级的出现: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部落联盟形成;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权贵阶层。 3.商周奴隶制经济: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便买卖;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种类繁多,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4.封建经济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推广;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和富有的大商人。 5.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6.秦朝的道路建设: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7.加强经济集权:汉武帝时期,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增加了财政收入,稳定了经济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限制了民间商业的发展。 8.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开通了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道,后世称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第3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文化 1.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中华文化起源多元,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