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发酵工程及其应用———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可采用传统发酵技术进行家庭制作,也可采用现代发酵技术进行工业化生产。下列关于运用这两项技术生产葡萄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产物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 B.发酵前都需要对原料进行灭菌 C.发酵菌种的繁殖都需要有氧环境 D.发酵环境都可以实现精准控制 2.我国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唐书》记载“葡萄酒,西域有之……及破高昌……京中始识其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真核、兼性厌氧型生物,而醋酸菌是原核、厌氧型生物 B.酿酒发酵初期通入氧气可促进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 C.在利用葡萄汁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酵液的pH逐渐增大 D.当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即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如下:大麦经发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发酵、消毒等工序后,最终过滤、调节、分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焙烤是为了利用高温杀死大麦种子胚并进行灭菌 B.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麦种子,可以促进α-淀粉酶合成 C.酒精主要是在主发酵阶段由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 D.麦芽汁能为酿酒酵母的发酵过程提供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 4.发酵产品的使用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发酵工程可对细胞和细胞代谢产物进行工业化生产,传统发酵技术大大丰富了食物的品种,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和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发酵工程生产青霉素时,若发酵罐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污染了杂菌,会因为某些杂菌分泌酶将青霉素分解掉而降低产量 B.家庭制泡菜和变酸的葡萄酒表面长的菌膜分别是由酵母菌和醋酸菌形成,它们都是需氧型的原核生物 C.发酵工程往往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会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措施来获得单细胞蛋白产品 D.与发酵工程相比,传统发酵技术中菌种来源于多种天然微生物,发酵过程经过严格灭菌,所以产品质量较高且品质稳定 5.某酿酒厂以无核黄皮果为辅料研制出黄皮甜米酒,该酒具有消食、润肺和清热解毒等功效。制作黄皮甜米酒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糯米进行蒸煮可利用高温杀死杂菌,并有利于细胞破裂释放糖类用于发酵 B.甜酒曲中的根霉能产生糖化酶,将淀粉依次水解为蔗糖、葡萄糖 C.酵母菌的繁殖在主发酵阶段完成,代谢物的生成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D.黄皮甜米酒口感好、酒精度低,适宜长期大量饮用 6.我国劳动人民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出大量美味食品,如酱油、腐乳、豆豉等,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下列关于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泡菜“咸而不酸”是因为盐水浓度过高,抑制乳酸菌发酵所致 B.工业化生产啤酒时,酵母菌的繁殖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 C.水封泡菜坛的目的是隔绝空气,确保坛内乳酸菌发酵处于无氧环境 D.腐乳和果醋都是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的传统食品 7.发酵作为一种古老的食物加工技术,不仅是一种工艺,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酒、醋、泡菜及腐乳等在我国都有悠久的制作历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 B.制作酒、醋、泡菜及腐乳时,菌种繁殖阶段需要的气体条件相同 C.有些发酵产物可以作为另一种发酵过程的原料 D.菌种、原料及产物不同,控制的温度、pH等条件会有差异 8.微生物的发酵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品和调味料,促进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的形成。表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应用 主要菌种 发酵说明 A 味精 谷氨酸棒状杆菌 在酸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可制成味精 B 酱油 黑曲霉 将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