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7087

5.1 课时3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课件+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3-29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31192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第二,必修,化学,高中,2019
    5.1 课时3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学习目标】 1.了解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了解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3.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验,掌握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自主预习】 一、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二、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和转化 1.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游离态:存在于     附近或       中。 (2)化合态:存在于硫化物、硫酸盐、石油、天然气、煤、蛋白质等中。 2.自然界中硫的转化 3.硫的化合价与性质的关系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 (  ) (2)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存在S。 (  ) (3)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 (  ) (4)H2S与O2反应,氧气不足生成单质S,氧气过量可以生成SO2。 (  ) 2.检验S时,用于酸化的酸为什么只能用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或稀硝酸吗 【合作探究】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观察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先①        ,加入稀盐酸后②        先③        ,加入稀盐酸后④          先⑤        ,加入稀盐酸后⑥              实验结论 S与Ba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⑦          ,离子方程式:⑧               C与Ba2+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BaCO3可溶于稀盐酸 (1)向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2)检验S的存在时,先加入盐酸的目的是什么 在检验S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加入稀硝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存在 B.先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存在 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存在 D.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存在 用下列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最严谨的是(  )。 A.检验试液中存在S:溶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B.检验试液中存在S:溶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C.检验试液中存在I-:溶液深黄色溶液深黄色溶液 D.检验试液中存在C:溶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易错提醒 S检验的三大误区 1.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C、P、S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因上述离子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白色沉淀。 2.误将Ag+判断成S。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便断定含S。该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而含Ag+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Ag++Cl-AgCl↓(白色)。 3.误将S判断成S。如先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或向待测液中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该错误是未注意N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可将S氧化成S而产生干扰。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自然界中存在丰富的含硫矿物。含硫的物质这么多,所含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也不相同,那么它们之间如何进行转化 1.怎样实现相同或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的转化 2.能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二氧化硫气体 3.写出由生石膏加热生成熟石膏的化学方程式。   现有试剂:硫粉、还原铁粉、铜丝、浓硫酸、过氧化氢溶液、稀盐酸、氯化铜溶液等。现进行如下实验,完成实验现象。 实验1:将还原铁粉和少量硫粉混合,置于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待反应开始时停止加热,观察现象。并用生成的FeS制取H2S,将H2S溶于水制成氢硫酸,备用。 实验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