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7646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议题式教学课件 (共2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83404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1张,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陈济穿越时空 见证《永乐大典》后世流传! 距今600多年前,明朝修书人陈济等人怀揣对文化的热忱与坚守,将先贤智慧和无数典籍熔铸成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在《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中,演员段奕宏饰演的老年陈济穿越600多年,得知《永乐大典》这部巨著,依靠影印技术,真正实现了“古今之事共览之”时,瞬间红了眼眶... 如此一部鸿篇巨制,修纂历时5年,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传承之路更是屡遭劫难。从最初的上万册,几经散佚,令人唏嘘。1912年,在鲁迅等人的努力下,清末翰林院所藏64册《永乐大典》,正式移交京师图书馆,也就是今天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由此,《永乐大典》踏上了“珠还合浦,历劫重光”的回归之旅, 分享: ①你看过《典籍里的中国》吗? ②从陈济的故事中你有何感悟?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总议题: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走进《典籍里的中国》 授课人: 总议题: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走进《典籍里的中国》 1 2 以和为贵·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止于至善·如何弘扬向善文化? 壹 以和为贵 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议学情境一:《典籍》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浩瀚典籍中孕育的和文化,是一曲穿越千年的智慧交响,让我们一起诵读下面的语句,品味“和文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之用,和为贵。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议学任务一:我悟·我感———发现“和谐”DNA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学们就如何理解和谐展开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小家”过得和和美美,国家这个“大家”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古人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相处要找到彼此合适的位置,形成恰当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美好的状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要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故事:六尺巷中天地宽 安徽桐城六尺巷中流传300年的谦让佳话:清康熙年间,张家与吴家因两家院落间狭小的空地起了争执,大学士张英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成功化干戈为玉帛,两家人各让出的三尺地。 成了方便大家通行的六尺巷。 习近平总书记也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习近平说,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议学追问: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体现:中华民族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要求: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贰 止于至善 如何弘扬向善文化? 议学情境二:《楚辞》中屈原的追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一期 讲述了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视频片段为屈原身遭放逐,历经磨难彷徨,仍心系家国。 他远眺商於之地,追思历代、悲叹民生,追问先贤、求悟大道,“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议学任务二:我思·我行———发起向善接力卡 ①说说屈原的什么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爱国精神、兼济天下、心系百姓、不断求索、修身养德... ②当今时代,你们都是新时代的有志青年,你们有的热心公益,有的关爱他人,有的热爱科学,有的勇于创新,有的乐观向上,有的爱护环境,有的传承文化,有的勤学善思……身边充满优秀的榜样,请你认真思考找出一位班级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