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1.3 严于律己 患者李某的家属与当地医院发生纠纷,他们围堵医院,设灵堂、放哀乐、扯条幅,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就诊秩序和医院的正常秩序。警方以李某等人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依法对31名违法行为人予以处理。其中,刑事拘留10人,取保候审4人,行政拘留17人。 你认为李某家属是合理表达诉求吗?他们应该怎样做? 1.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2.知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能够严于律己,预防违法犯罪。 思考:五名未成年少女因校园欺凌被判刑,带给我们青少年有什么警示? 严于律己! 视频《惩治校园欺凌》 思考:如何避免上述情境中违法行为的发生 提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情境一:安某嫌下楼扔垃圾费劲,把垃圾从楼上扔了下去,砸到了人。 情境二:黄某拨打火警电话,想看看消防人员是否会来,结果消防车真来了! 情境三:袁某借了吴某的钱一直不还,吴某把他关了几天让他还钱。 1.为什么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案例一:16岁的中学生秦某在学校多次无故殴打、辱骂同学郭某,还用手机拍摄视频并在网上传播,导致郭某身体受伤、精神抑郁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秦某无故殴打他人 造成他人轻微伤,辱骂他人情节恶劣。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严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破坏了社会秩序,其行为触犯刑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例二:依依无端被同校的一群16岁学生盯上了。这些学生长期在各种线上课堂、社交平台发送侮辱、谩骂、诬陷依依的网络信息,甚至将群内的聊天记录剪辑制作成视频再次传播,导致依依的生活和学习受到严重干扰。最终,这些学生被依法逮捕并提起公诉。 思考:分析案例中的行为涉及刑法中的哪些罪名。学生欺凌、网络暴力行为有什么危害 遇到这些行为该怎么办 提示:(1)案例一中涉及了故意伤害罪、侮辱罪;案例二中涉及了侮辱罪、诽谤罪,(2)对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伤害,影响了受害者的学习和生活,破坏了校园的和谐与平等。(3)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学会依法求助,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思考:该同学的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根据刑法规定,年龄小犯罪,也会受到刑罚处罚。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相关链接 (1)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2.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思考:查阅《中华人民共的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说说以上行为哪些属于不良行为,哪些属于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什么区别 提示:行为一、二、三、四、六为不良行为;行为五为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与危害程度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