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7696

11.3 严于律己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409874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3,2024-2025,七年级,法治,道德,初中
  • cover
(课件网) 11.3 严于律己 思考:结合视频,谈谈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示。 严于律己! 视频《误入歧途后的忏悔》 1.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2.知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能够严于律己,预防违法犯罪。 重点:严于律己,预防违法犯罪。 难点:杜绝不良行为。 李强因仕途、家庭不顺而内心积怨,并伤及他人,蓄意伤害中小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持刀伤人,致22名中学生死伤,其中,10人致死,导致5人重伤、还有几人轻伤,其犯罪动机卑劣,情节特别严重,手段残忍,后果和罪行恶劣,社会影响极坏,社会危害极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被告人赵强因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依法判处赵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思考:李强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为什么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第十七条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了调整,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思考:有人说:“年龄小的人与犯罪无关,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你认同吗? (1)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2.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观看视频思考:小杰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家庭:家庭保护不到位,家长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当,家庭关系不和谐 学校:学校保护不到位,德育管理欠缺 社会:普法力度不够,影响未成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依然存在 自身:自制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弱,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 初一辍学,父母忙于工作且溺爱孩子,不明逃课后的去向 结交社会上的一帮朋友,一起“拉车门”赚钱 经常逃学打游戏,不顾学校和家长劝阻,索性辍学 尝到甜头后就开始砸车玻璃盗窃,达到疯狂作案的程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小杰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辍学逃课 “拉车门” 砸车窗盗窃 不良行为 违法行为 犯罪 (2)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正作出了明确规定,给我们划出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2.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说说下列行为哪些属于不良行为,哪些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吸烟、饮酒 参与赌博、变相赌博 非法携带弩、匕首等管制器具 多次旷课、逃学 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 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属于不良行为,可能最终导致其走上犯罪的道路。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下图中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属于不良行为吗? 对个人 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使未成年人失去人生理想,荒废学业,甚至会诱发违法犯罪。 对家庭 破坏家庭和睦,引发矛盾,对家庭成员造成经济和精神损失。 对社会 败坏社会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