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7766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议题式教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2228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学设计,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学年
  • cover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教学设计 总议题: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走进典籍里的中国》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的第二框《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本课详细阐述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一是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理念,如 “四海之内皆兄弟” 等,引导学生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通过展示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爱人利人,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据此,本课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主线贯穿,导入引陈济修《永乐大典》的故事,点明传承弘扬的重要性,在子议题一中引典籍中的和文化和六尺巷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谐的重要性,挖掘自己的和谐DNA,在生活中践行和谐;在子议题二中以屈原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品质,并设计向善接力卡,激发学生的议学兴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包括历史故事、传统节日、诗词歌赋等。然而,对于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系统的认识。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充满热情,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此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中来。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道德修养: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和谐、友善、向上向善等道德准则,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健全人格:让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时,保持理性与包容塑造积极向上、勇于担当、善于合作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意识:明确传承和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是每一个公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教材重难点分析 教材重点:理解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重要性; 教材难点:在生活中真正做到践行中华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陈济穿越时空 见证《永乐大典》后世流传! 播放视频:距今600多年前,明朝修书人陈济等人怀揣对文化的热忱与坚守,将先贤智慧和无数典籍熔铸成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在《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中,演员段奕宏饰演的老年陈济穿越600多年,得知《永乐大典》这部巨著,依靠影印技术,真正实现了“古今之事共览之”时,瞬间红了眼眶... 如此一部鸿篇巨制,修纂历时5年,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传承之路更是屡遭劫难。从最初的上万册,几经散佚,令人唏嘘。1912年,在鲁迅等人的努力下,清末翰林院所藏64册《永乐大典》,正式移交京师图书馆,也就是今天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由此,《永乐大典》踏上了“珠还合浦,历劫重光”的回归之旅, 分享: ①你看过《典籍里的中国》吗? ②从陈济的故事中你有何感悟? 从古至今,很多仁人志士都在为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努力、奋斗。先贤以典籍为灯,照亮文化之路,那么今人借典籍作舟,一起畅游文明之河 子议题一:以和为贵·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议学情境一:《典籍》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浩瀚典籍中孕育的和文化,是一曲穿越千年的智慧交响,让我们一起诵读下面的语句,品味“和文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之用,和为贵。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议学任务一:我悟·我感———发现“和谐”DNA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学们就如何理解和谐展开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学生分享身边事儿 教师引导:六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