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例文 课时安排 1 内容 分析 关注旁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旁批自读思考,旁批可以启发学生联系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对学生打开思路很有帮助,学生可以借助旁批了解作者展开想象的思路。 关注习作例文写作方法:两篇习作例文运用大胆想象、合理想象、反复结构以及逆向想象等方法,将想象写得有趣生动。通过分析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想象编故事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围绕话题,陈述自己想象的事物和事情。 思维能力:从习作例文中学习运用想象编故事的方法。 审美创造: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例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于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重点 难点 能从习作例文中学习运用想象编故事的方法。 能围绕话题,陈述自己想象的事物和事情。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 目标 1.能从习作例文中学习运用想象编故事的方法。 2.能围绕话题,陈述自己想象的事物和事情。 3.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教师活动】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想象的世界里玩得可开心啦!用手指印创作出好多有趣的东西,还编了精彩的故事。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在想象的海洋里遨游,学习两篇习作例文,去感受想象力更神奇的地方。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啦? 【学生活动】 1. 回忆上节课内容,对本节课学习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习作例文一《一支铅笔的梦想》 【教师活动】 1. 大家都用过铅笔吧,可有一支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它有着自己的梦想。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梦想是什么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一支铅笔的梦想》。(板书课题) 2. 现在,请大家借助第一个旁批,初读例文。想一想,铅笔有了梦想,它会想些什么呢?找出例文中相关的段落。(巡视学生阅读情况)谁来回答?(指名学生回答后小结)这就是这支铅笔的五个梦想。 3. 接下来,结合后两个旁批,我们细读例文。铅笔为什么会这么想?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大家读文理解,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巡视小组交流情况)哪个小组来分享?(引导小组代表发言并总结) 4. 大家思考一下,你认为这是一支怎样的铅笔呢?(引导学生回答并总结:这是一支充满正能量的铅笔) 5. 我们借助例文插图和旁批,来感悟一下写法。大家觉得铅笔的这些梦想合理吗?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后追问)从这些想象事物与铅笔之间的联系中,大家明白了什么?(总结:展开想象要联系事物的特点) 6. 我们再读例文,明确一下思路。找一找例文中重复出现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出并思考出现的次数和作用)作者是怎样给我们讲这几个梦想的呢?作者为什么能把铅笔的梦想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呢?(相机点拨并板书:大胆想象、合理想象、联系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 7. 现在,我们来进行课堂练说。读一读课后练习,发挥想象,仿照例文说说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派代表在班内交流。(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进行师生评议、补充) 【学生活动】 1. 初读例文,找铅笔的梦想。 2. 细读例文,小组交流铅笔的想法和做法。 3. 思考并回答铅笔的特点。 4. 分析梦想的合理性,理解想象与事物特点的联系。 5. 再读例文,明确写作思路,学习写作方法。 6. 参与课堂练说,分享铅笔的其他梦想。 【设计意图】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例文,从内容到写法,让学生掌握想象作文的写作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环节三:习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