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短暂的帝国 教科书 书 名:《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学生全面掌握秦统一的条件、过程和措施、秦朝暴政的表现、速亡过程的基本史实 2.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影响 3.从秦朝的速亡中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秦朝统一的条件过程和措施以及秦朝暴政的表现。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影响。 2.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材料引用】《天下一统》(秦·赢政) 天上有鲲鹏,展翅傲苍穹。六合之一扫,四海成一统。功盖昔尧舜,谁可与我同。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秦始皇的印象是什么?是千古一帝?还是暴虐无情之帝? 【设计意图】秦始皇是“秦帝国”的创建者,基本上贯穿整个秦朝的历史,学生对秦始皇的评价基本上停留在秦始皇的暴政之上。通过该设问,一是从学生现有的认知上,激起学生对秦始皇形象的重新思考;二是培养学生根据史实,从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 新课讲授 帝王之道,天下一统--秦的统一 1.秦统一的条件: 【学生环节:课前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概况出秦统一的客观和主观条件。 【教师引导环节:材料解读】选取史料、历史漫画、地图,加强学生对秦统一的客观和主观条件的理解。 材料一:今唯毋废一时(一季),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墨子《非攻》 秦国部分统治者功绩秦穆公胸怀大志,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现富国强兵秦惠文王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开疆拓土秦庄寰王蚕食三晋,攻占大片土地秦始皇雄才大略,灭六国,一统天下 【地图解析】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坐落于关中平原,四周有黄河、秦岭、陇山、黄土高原作为屏障,未战而先立于不败之地。六国合纵秦,必经殽函古道,必攻函谷关,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后,蜀地食无荒年,四川盆地成为秦国大粮仓。因此,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结论】秦统一的条件: 客观条件:①人民渴望安定统一;②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政治统一;③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主观条件:①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②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设计意图】选用文字型的史料,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从农民的角度思考,加深学生对“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解;选用地图和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秦朝统一的优势。 【知识点过渡】顺应民心,历代帝王励精图治,利用先天的优势,掌握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统一的号角必然吹响。 2.秦统一的过程: 【教师提问】同学们,结合教材,秦在灭六国时采取了何种政策,为何? 【教师解析】从六国的军事能力和地理位置上来看,远交近攻是完美的战略政策,远交能防止树敌,而近攻能防止腹背受敌。 【教师提问】在灭六国之后,秦朝还采取了哪些行动? 【教师解析】拓展疆土是历代帝王的目标,秦朝通过修建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水系,为征服南方越族地区解决粮食运输问题;北方匈奴是历代王朝必然面临的边疆问题,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同时修建长城,解决匈奴问题,维护边疆稳定。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 【知识点过渡】秦始皇之前,历代秦王励精图治,为秦始皇打造秦帝国奠定基础,而秦始皇也不负众望,善用各种谋略,彰显帝王之道,成功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 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秦帝国,实现天下统一。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实现天下统一的秦始皇,又如何守住这江山。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皇帝制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