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第2课时) 自然因素 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 经济因素 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环境因素 生产设备与工艺、劳动力素质、科技研发能力、信息化水平。 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劳动力、投资环境、政策、市场。 社会因素 温故 工业区位因素 高考题改编:辽宁省蕴藏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抚顺有“中国的煤都”之称。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 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 便利的水陆交通, 辽河水源, 劳动力资源, 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硅谷自从20世纪60年代成立以来,一直引领着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简述硅谷发展的区位优势。 临近高校,人才多, 便捷的交通, 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军事订货。 时代相同,工业及其布局已悄然变化。 工业布局 第 一 章 宏观 工业部门、多个企业的总体布局,某工业部门的战略配置,区域工业综合布局。 微观 工业企业的布局,工业点的布局 工业布局是指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俄罗斯欧洲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意大利西北部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 美国硅谷 印度班加罗尔 日本筑波 德国幕尼黑 新兴工业区 在图中指出世界主要工业区 归纳世界工业分布特点 1、工业基地向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2、工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3、工业布局在近原料地、近燃料地、近消费地、临海型的基础上,又岀现了临空型、科技型的新布局类型。 4、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布局的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 归纳世界工业分布特点 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 19 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兴盛的原因。 五大湖丰富的铁、阿巴拉契亚山丰富的煤炭,原燃料充足; 五大湖、密西西比河,丰富的水源; 便利的水陆交通; 市场广阔。 特点 丰富的煤、铁资源 工业部门 煤炭、钢铁、机械、汽车、化学、造船工业 工业类型 重工业、大型企业 传统工业区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原因,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分析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外部原因 国际竞争压力大;新技术革命出现了新的工业部门和新兴工业区。 内 部 原 因 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 “锈带”的原因 二战以后,新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技术革命的新阶段。 硅谷崛起 美国工业向西部、南部转移。 西部“硅谷”新兴工业区的优势。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临近斯坦福大学,具有较高的科 学文化素质的人才多; 临近高速公路、航空港,便捷交通; 军事订货。 美国南部工业区以石油工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区 世界工业有分散的趋势,依然集聚为主。 资源型 新原料新燃料型 临空型 资源型 市场型 临海型 资源型 01 工业基地向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02 工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03 工业布局近原燃料、市场、临海,临空型、科技型的布局类型。 04 世界各国各地区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