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9381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6370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湖心亭看雪 张岱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 其故国之思。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感悟本文的审美意境,体会白描的写作手法。 学习目标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于官宦之家,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明亡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消极避居浙江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其文多缅怀往昔风月,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痛和沧桑之感。 毳( )衣 雾凇( ) 沆 ( )砀(dàng ) 铺毡( ) 更( )定 . . 崇( ) 祯( ) 更( )有此人 强( )饮 Chóng zhēn cuì sōng hàng gēng zhān gèng qiǎng 预习亭 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1、留 人名、地名、官名、国名、年号等保留,词义变化不大的“山、水、大、小”等词保留。 2、补 主要用于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式,如“(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3、调 主要用于文言文中倒装句和使动、意动用法等,如“更有痴似相公者”,调整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4、换 文言词汇换成规范的现代汉语用语,如“湖中人鸟声俱绝”,译为湖上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5、删 主要用于表各种关系的、不译的虚词等。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中的“而”。 1、余挐一小舟 (撑,划 ) 3、雾凇沆砀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2、上下一白。 4、长堤一痕 (全白) (一道痕迹) 一、请说出下列带横线的字词的意思。 (一棵小草,这里形容船小) 5、与余舟一芥 7、焉得 更有此人 (哪能) (还) 8、客此 6、及下船 (等到) (客居,作动词用) 9、强饮 10、三大白 二、试译下列文句。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赛一赛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析人物 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张岱的形象?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合作探究 痴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 “拏小舟”、“独”看雪。 (可以看出其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性格。) 2、明明有舟子同行,为什么说“独往”呢? (可以看出其超凡脱俗、清高自赏的精神世界。) 3、“余强饮三大白” (可见其率真自然,是性情中人。) 析人物 痴 咬文嚼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湖心亭 、 与余舟 、舟中人 而已。 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 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天地苍茫 人、物渺小 写作特色 白 描 手 法 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 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 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 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 质朴、不加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 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例如: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白描手法写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描手法写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