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9406

7.6 培优提升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三个”热点问题(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培优辅导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4-18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37717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培优,教师,第二,必修,2019,人教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6 节 培优提升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三个”热点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卫星发射、变轨和对接过程,会分析变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 2.理解天体运动中的追及与相遇问题。 3.掌握双星和多星模型的特点,会分析相关问题。 提升1 卫星的发射、变轨和对接 1.变轨运行分析 如图是飞船从地球上发射到绕月球运动的飞行示意图。 (1)从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上进入奔月轨道,飞船应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2)从奔月轨道进入月球轨道,又应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2.卫星的变轨发射问题 (1)卫星的发射过程 如图所示,首先,利用第一级火箭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当到达赤道上空时,第二、三级火箭在Q点点火,卫星进入位于赤道平面内的椭圆转移轨道2,当到达远地点P时,卫星启动发动机,然后进入圆轨道3做圆周运动。 (2)变轨运行各量间的关系 卫星在轨道1上运动到Q点的速度vQ1与在轨道2上运动到Q点的速度vQ2相比vQ2>vQ1;而卫星在轨道2上运行到P点的速度vP2与轨道3上运动到P点的速度vP3相比vP3>vP2;在圆轨道1上与圆轨道3上有vQ1>vP3,所以有vQ2>vQ1>vP3>vP2;在Q、P点的加速度有aQ1=aQ2,aP3=aP2,因为卫星在不同轨道上的相切点处所受万有引力是相同的。 3.对接问题 (1)低轨道飞船与高轨道空间站对接:如图甲所示,低轨道飞船通过合理加速,沿椭圆轨道(做离心运动)追上高轨道空间站与其完成对接。 (2)同一轨道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如图乙所示,后面的飞船先减速降低高度,再加速提升高度,通过适当控制,使飞船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例1 (2024·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南口学校期中)如图为飞船运动过程的示意图。飞船先进入圆轨道1做匀速圆周运动,再经椭圆轨道2,最终进入圆轨道3完成对接任务。椭圆轨道2分别与轨道1、轨道3相切于A点、B点。则飞船(  ) A.在轨道1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3的运行周期 B.在轨道2运动过程中,经过A点时的速率比B点大 C.在轨道2运动过程中,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比B点小 D.从轨道2进入轨道3时需要在B点处减速 判断卫星变轨时速度、加速度变化情况的思路 (1)判断卫星在不同圆轨道的运行速度大小时,可根据“越远越慢”的规律判断。 (2)判断卫星在同一椭圆轨道上不同点的速度大小时,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判断,即离中心天体越远,速度越小。 (3)判断卫星为实现变轨在某点需要加速还是减速时,可根据离心运动或近心运动的条件进行分析。 (4)判断卫星的加速度大小时,可根据a== G判断。     训练1 (2024·湖北卷,4)太空碎片会对航天器带来危害。设空间站在地球附近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中实线所示。为了避开碎片,空间站在P点向图中箭头所指径向方向极短时间喷射气体,使空间站获得一定的反冲速度,从而实现变轨。变轨后的轨道如图中虚线所示,其半长轴大于原轨道半径。则(  ) A.空间站变轨前、后在P点的加速度相同 B.空间站变轨后的运动周期比变轨前的小 C.空间站变轨后在P点的速度比变轨前的小 D.空间站变轨前的速度比变轨后在近地点的大 训练2据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任务将实现在月球南极着陆,开展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若嫦娥七号探测器由地面发射后,经地月转移轨道,在A点变轨后进入绕月圆形轨道Ⅰ,在B点变轨后进入环月椭圆轨道Ⅱ,轨道Ⅱ可视为与月面相切于C点。则嫦娥七号(  ) A.在地月转移轨道上运行的最大速度大于11.2km/s B.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A点需要点火加速才能完成变轨 C.在轨道Ⅱ上经过B点时的速度比经过C点时的小 D.在轨道Ⅰ上的运行周期比在轨道Ⅱ上的小 提升2 卫星的追及与相遇 对于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一般存在下列两种情况 (1)卫星对接,最常见的是由低轨道向高轨道运行的卫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