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49950

10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4-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11834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练习,必修,选择性,2019,历史
    10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选择题12道,共36分;非选择题2道,共24分;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   ) 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B.大河是村落形成的直接前提 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 D.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 解析:选A。材料体现的是早期的村落主要出现在大河流域,这说明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A项正确;大河并非村落形成的直接条件,排除B项;C、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2.耶莫遗址位于伊拉克北部摩苏尔以东,遗址有21座房屋,每座房子有好几个房间,房间里有炉灶、地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骨制工具,还有装饰品及女神的塑像。遗址人口为500人左右,是西亚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代表。耶莫原始聚落产生的原因是(   ) A.西亚最早培植大麦、小麦 B.原始农耕的产生,开始定居生活 C.赫梯人最早学会冶铁技术 D.西亚地区最早产生了阶级与国家 解析:选B。由所学可知,原始聚落产生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进行原始的农耕活动,过上了筑屋定居的生活,B项正确;原始聚落产生与培育的作物和冶铁技术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C项;材料没有表明西亚地区最早产生了阶级与国家,排除D项。 3.下图为明嘉靖年间《陕西通志》中的西安城图(局部)。据此可知,当时的西安(   ) A.机构设置极为臃肿 B.城市布局更加合理 C.城市功能较为齐全 D.行政地位有所提升 解析:选C。根据图中“都察院”“布政司”“按察司”“贡院”“养济院”等信息可知,明代西安不仅具有政治功能,还有文化、社会救济等功能,说明西安城市功能较为齐全,故C项正确;图中体现不出机构设置是否臃肿,排除A项;没有对比,体现不出布局是否更加合理及行政地位是否有所提升等,排除B、D两项。 4.最初往往于物资集散的地点形成乡间集市以进行定期的商品交换,继而这些地方逐渐建立起经常性的商业服务设施,成长为集镇。据此可知,集镇(   ) A.是定期商品交换的场所 B.是利于物资集散的地点 C.能够提供商业服务设施 D.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D项正确。 5.(2024·四川乐山期末)明代江南每年举行蚕神祭祀活动。如清明节当天,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活动中,乡村供奉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抬到蚕神庙进行参拜,称“扛菩萨”。该现象表明(   ) A.政府依靠市镇强化乡村治理 B.市镇经济辐射能力增强 C.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D.庙会成为基层自治组织 解析:选B。据材料“江南……蚕神祭祀……庙会活动”可知,在庙会活动中,周边乡村的菩萨像都会被抬到含山镇,说明含山镇在周边农村中处于中心地位,也体现了市镇的经济辐射能力增强,故选B项;庙会是民间风俗,且材料中也未涉及蚕神祭祀的承办者是政府,无法体现“政府依靠市镇强化乡村治理”,排除A项;蚕神祭祀活动说明养蚕业在江南地区受到重视,但没有其他产业作比较,不能得出蚕桑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的结论,排除C项;庙会是民间性的集体活动,不是基层自治组织,排除D项。 6.14世纪以后,无论是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米兰、罗马,城市中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如大型城市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近代西欧城市建设的变化从本质上(   )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 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以后,大型世俗建筑成批出现,是因为此时期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