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0079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物理(核心素养)1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 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3+26页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8次 大小:556258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2025,平衡,23+26,课件,习题,导学案
    (课件网) 第一节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1.认识杠杆 新课导入 探究点: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堂小结 当堂评价 对点训练 3.用力传感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对点训练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建立杠杆的概念及会确认杠杆的五要素;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加挂勾码个数和小心操作防止摔落造成物品损坏,养成细心实验、保护仪器安全的习惯 科学思维: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实例提取出杠杆的共同特征,建立起杠杆的概念;知道杠杆及其力臂都是建立的一种模型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能对探究结果进行猜想,能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猜想,知道猜想与结论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新课导入 1 (1)观看“空间站上的机械臂”的短视频。 (2)谁来谈一下这个机械臂有什么作用和优点? (3)机械臂就像空间站长出的手臂,很有用,很好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机械已知在为我们服务,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新课导入 2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 支点是什么?用什么来撬动? 实际上这体现了阿基米德对杠杆这种机械的巨大威力的深刻理解和自信。如果有一个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合适的支点,就可以用较小的力撬起非常重的物体。 虽然在实际中,由于找不到这样的杠杆和支点,以及无法克服的许多现实条件限制,撬起地球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这句话展示了阿基米德在科学探索中的大胆想象和创新精神。 探究点1 认识杠杆 1.杠杆 (1)观看课本P255图11—1,描述并上台用两个直棒演示图中及下面不同的物体工作时的状态。 铡刀 跷跷板 羊角锤 撬棒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以上物体以及同学们进行的演示,小组讨论总结这些物品的特征 这些物品都围绕着一个点在转动。 在力的作用下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为杠杆 探究点1 认识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55“认识杠杆”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①支点(O): ②动力(F1): ③阻力(F2): ④动力臂(l1): ⑤阻力臂(l2): (2)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课本图,让学生上台明确五要素,并作点拨。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动力F1 动力作用线 阻力作用线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支点 阻力F2 探究点1 认识杠杆 (3)思考、交流以下问题: ①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是否一定在杠杆上? ②动力和阻力分别使杠杆如何转动? ③阻力是石块的重力吗? ④什么是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 一定在杠杆上 图中动力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力使杠杆顺时针转动。 不是,是石块对杠杆的压力。 提示:动力所在的直线为动力作用线,阻力所在的直线叫阻力作用线,根据需要延长或不延长。 探究点1 认识杠杆 3.杠杠力臂的确定 (1)步骤:着重介绍一下五步作力臂的画法(利用课件,边讲解、边演示): (2)以做动力F1的力臂为例示范(步骤和作图中序号对应): ① ③ ④ ② l1 ⑤ ①确定支点O; ②沿力的方向确定力的作用线,需要延长或反向延长的要画出来; 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标垂足,垂线通常用虚线; ④用大括号括出支点和垂足两点间部分即为力臂 ⑤在旁边标上字母l1或l2 。 (3)概括为:一定支点,二画力线,三作虚垂线,四括具体段,五标字符串。 对点训练 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如图所示,硬棒OB能绕支点O转动,A处用绳子拉住固定在墙壁上。画出拉力F的力臂(用l表示)。 认识杠杆 l1 探究点2 1.提出问题 (1)物体平衡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