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八 活动二《保护计算机安全》教学设计 课题 保护计算机安全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能够识别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如病毒、木马、网络钓鱼、数据泄露等,并了解其对个人和设备的潜在危害。 计算思维:能够将计算机安全保护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如安装杀毒软件、更新系统、备份重要数据等,并制定合理的操作计划。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计算机安全工具,如杀毒软件、防火墙、数据备份工具等,掌握其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信息社会责任:能够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时,能够保持诚信,不传播虚假信息、不参与网络欺诈等行为,维护网络安全环境。 教学重点 一、认识计算机病毒二、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三、保护计算机安全 教学难点 保护计算机安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单元八 活动二《保护计算机安全》:电脑突然死机,只能重新启动了。奇怪,桌面上怎么会有这么多图标?没关系,我删掉那些没用的图标就好了。那些图标明明被我删掉了,重启以后怎么又出现了 学习新知引入 用计算机常见的问题引入课堂。 讲授新课 体验探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活动,模拟体验计算机病毒程序。双击桌面上的“test.bat”文件,看看会发生什么。你能关掉这些窗口吗 你的计算机还能进行其他正常操作吗 (提示:按住“Ctrl+C”或“Alt+F4”可以让窗口不再弹出,再逐一关闭窗口即可。)认识计算机病毒生活中,如果感染了病毒,我们的身体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头晕等。同样地,如果计算机感染了病毒,也会“生病”,这不但影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甚至危害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计算机病毒其实就是人为编制的一种具有破坏能力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和潜伏性等特点。计算机病毒一旦进入计算机系统,就会很快传播开来,感染整个系统。它们还能通过U盘、网络等途径,传染其他的计算机系统。它们还具有隐蔽性,通常采用各种欺骗的方法隐藏在各种文件中,不易被察觉。有些计算机虽被感染,病毒却要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发作,有很长的潜伏期。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计算机感染病毒后,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屏幕异常滚动显示特殊的字符或图像,字符无规则变动,出现莫名其妙的提示信息;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或启动时间延长,运行不稳定频繁死机;文件丢失或无法打开;等等。前面的模拟病毒程序只是通过指令无限次地调出程序窗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并未对计算机造成实质性的危害。真正的计算机病毒可不会这么客气!它们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传播,不仅危害个人计算机,还会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损失。 我是诞生于2006年的“熊猫烧香”病毒。当年仅仅一个月我就感染了上百万台电脑!凡是我入侵的电脑,系统中的文件都无法打开,杀毒软件也拿我没有任何办法!此外,我会窃取个人信息:占用电脑资源,让电脑死机甚至无法使用。嗨!我是“爱虫”病毒。如果邮箱里收到了主题为“1LOVE YOU”的邮件,当你打开这封邮件时,我会悄悄地将自己复制到你的电脑系统,并向你邮箱通讯录中的所有邮箱地址发送这个病毒。我是臭名昭著的“勒索”病毒,主要通过系统漏洞、邮件和广告推广传播。计算机一旦被我感染,我就将其中有价值的文件加密,并修改文件格式。然后,在页面上生成“勒索提示文件”向用户索要赎金。只有缴纳了赎金,用户才能“赎”回有用的文件。探究实践小组合作,上网了解计算机病毒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危害的事例,并填写在下表中。保护计算机安全 除了计算机病毒,黑客和木马也是威胁计算机安全的“隐形杀手”。只有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