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式微》《子衿》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这两首古诗。 2.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3.赏析诗歌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及情感表达的特点。 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诗经》从结构形式来说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从内容上来说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 是民谣、土乐,有十五国风,共160篇,大多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它是《诗经》的核心内容,代表着《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我们今天要学的《式微》和《子衿》皆出自“国风”部分。 赏读诗歌 理解内容 《式微》 (《诗经·邶 bèi 风》)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揣摩词语,了解大意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微 《诗经·邶风》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思考问题,体会情感 写出了劳役者的非人处境,表达对统治者压榨的控诉和怨愤的情感。 这首诗写了什么事?想表达什么情感? 写劳役者天黑了还不得不在露水中、泥浆中劳作。 胡不归(设问) 君(统治者) 胡为乎(中露、泥中) (反问) 主旨 《子衿》(《诗经·郑风》)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jīn)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nìnɡ )/不嗣(sì)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tāo)兮/达(tà)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揣摩词语,了解大意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思考问题,体会情感 1. 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思考问题,体会情感 2.试用一个词概括这个女子的形象,并说说诗歌中 是如何刻画的。 痴情 对恋人的思念 对恋人的埋怨 深情的内心独白 等待中的行为 (子衿-我心、子佩-我思)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挑、达) (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 借代 反问 动作描写 夸张、直抒胸臆、心理描写 3.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的情景,表现了这位痴情女子对恋人的强烈思念的真挚情感及久等不至的焦急、惆怅的心情。 (主旨) 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反问、夸张的修辞手法,同时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内容上从四个层面立体而鲜明地刻画了一个恋爱中的痴情女子的形象,且仅仅只用了49个字,可见诗人手法的高妙。 比较归纳 体会技巧 思考:这两首诗在结构形式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点? 结构形式上: 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朗朗 上口、便于诵读;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和节奏感;使情感得到尽情的抒发。 重章叠句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以重章叠句的方式,通过几个字的变换,意在表达: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劳役者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