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广而告之》教学设计(第1课第2课时) 课题 广而告之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分析优秀海报案例,感知文字、图形、色彩、版式等设计要素的审美价值,提升视觉敏感度。2.艺术表现:掌握海报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手绘方式表现主题,传达信息。3.创意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海报设计,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解决实际设计问题。 4.文化理解:理解海报设计在传达文化、社会信息中的作用,增强对设计艺术的文化认同感。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第三单元 “美美与共 ——— 校园艺术节设计” 第 1 课第 2 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海报设计的四大要素(文字、图形、色彩、版式)及实践创作。通过分析经典案例,学习设计原则与方法,并结合校园艺术节主题进行海报设计实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美术基础,但对设计要素的系统认知和综合运用能力较弱。需通过直观案例引导,结合实践操作强化理解,同时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海报的色彩搭配技巧,包括如何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运用色彩对比、调和等方法增强视觉效果。 版式设计原则,如对比与统一、主体突出、整体一致等,以及常见美观海报版式(倾斜式、垂直式、中下式、中上式等)的特点和应用。图形与文字的创意融合,能够巧妙地将图形元素与文字内容相结合,使两者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共同传达海报主题。 教学难点 如何在海报设计中实现创意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使作品既具有新颖独特的视觉效果,又符合美学原则和受众的审美需求。 运用所学的色彩、版式、图形与文字等知识,独立完成一幅主题鲜明、艺术表现力强的校园艺术节海报,尤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平衡好创意构思与实际操作的节奏。 如何在海报设计中融入文化内涵,使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信息的传递工具,还能承载和传达一定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图形和文字特点,展示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海报,并提问学生优秀海报应具备的要素。2.展示单独字体构思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字体设计的灵感来源及主要设计方面。牵手小游戏4.提问:“如何让海报在众多宣传品中脱颖而出?” 引出本节课主题。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欣赏海报及字体设计示例,完成小游戏,思考相关问题。 通过复习旧知,巩固学生对图形和文字特点的掌握,同时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海报设计的关键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新课讲解做好铺垫。 环节二:新课讲授 色彩搭配:引导学生思考所展示海报的色彩搭配特点及作用,进而讲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如色彩要契合主题创意,具有独特个性,能突出画面层次且鲜艳夺目。分析优秀海报的色彩运用,总结色彩搭配原则(适合主题、突出层次、鲜艳注目)。 介绍海报版式设计原则,包括对齐、重复、亲密和对比原则,以及常见的美观海报版式,如倾斜式、垂直式、中下式、中上式等,鼓励学生思考更多美观的海报设计版式。4.介绍海报制作表现方法,包括手绘、拼贴、电脑制作和摄影等,并展示优秀海报作品,引导学生赏析。 认真听讲,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欣赏优秀海报作品,学习海报设计的知识和方法。 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海报设计的色彩搭配、版式设计以及制作表现方法等知识,使学生对海报设计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为后续的实践创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和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环节三:作品赏析 展示靳埭强的《水墨的年代》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