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54127

【课堂无忧】2.6《动物的眼睛》课时教案

日期:2025-04-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5570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课堂,无忧,动物的眼睛,课时,教案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6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动物的眼睛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围绕动物的眼睛展开探究,以动物园视频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对动物眼睛的关注。通过观察多种动物眼睛在头部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其与生存的关系。模拟动物视角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眼睛位置对视野范围的影响。对猫眼睛瞳孔变化及其他特殊动物眼睛特点的探究,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动物眼睛的认识。反思评价环节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迁移则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的兴趣。教学内容从简单观察到深入探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在生活中对动物眼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适合通过直观的图片、有趣的实验和生动的活动来获取知识。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他们的交流欲望,但可能需要教师在组织和引导方面给予更多帮助。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了解动物眼睛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眼睛感知环境的。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动物眼睛在头部的位置及特点。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比较发现动物眼睛的特点有利于动物感知环境。 态度责任: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眼睛表现出探究兴趣。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不同动物眼睛的特征,描述其外形和位置差异。 难点:理解动物眼睛特征与生存需求的关系。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标准评价情况知道动物能用眼睛感知环境。能够描述动物眼睛在头部的位置。能通过比较发现动物眼睛的某些特点有利于动物感知环境。对动物的视觉器官感到好奇。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播放一段在动物园里各种动物活动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不同动物的眼睛。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里,我们看到了好多可爱的动物,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它们的眼睛呀?谁能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动物的眼睛呢?” 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激发学生对动物眼睛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动物的眼睛都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学生活动1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说出自己看到的动物眼睛,如老虎的眼睛大大的,金鱼的眼睛鼓鼓的等。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环节二:观察动物眼睛位置教师活动2 展示马、羊、老虎、狐狸等动物图片 提问:“这些动物的眼睛分别长在头的什么位置?” 总结位置差异(头两侧、头前面). 出示课本P29动物图(马、虎、羊),发空白头像卡:"用贴纸标出眼睛位置" 板书分类:马和羊(两侧贴纸)vs羊(前面贴纸),提问:为什么羊要看两边? 组织小组讨论:“眼睛位置对动物生存有什么帮助?” 小结眼睛位置对动物生存的帮助。 播放视频《为什么动物的眼睛长在不同位置》学生活动2 观察图片,准确描述动物眼睛位置; 撕贴纸贴眼睛,争论:"羊是吃草的,要防狼!""老虎要抓兔子,所以看前面!" 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眼睛位置与生存关系的猜想。 观看视频,了解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眼睛位置对生存的帮助。活动意图说明:了解动物的眼睛,观察动物眼睛的位置,培养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眼睛位置与生存的联系。环节三:体验眼睛视野范围教师活动3 1.分步骤讲解实验(用A4纸,上面画上果园): 第一步(模拟肉食动物):两位同学并排站立,捂住内侧眼睛,用蓝笔在纸上圈出视线范围。 第二步(模拟食草动物):两人相向外侧呈“八”字形站立,捂住内侧眼睛,用红笔在之上圈出视线范围。 2.出示记录表,比较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