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可能性的大小》 说课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目 录/ 1. 教材分析 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3. 学情分析 4. 教法学法分析 5. 教学流程 6. 板书设计 本节课《可能性的大小》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是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接触过“可能性”的定性描述(如“可能”“一定”“不可能”),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定性认知向定量分析过渡,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与数量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概率的数学表达(如分数表示概率)奠定基础。教材通过摸球、转盘等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培养数据意识和推理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 2 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与相关条件的关系,能用“可能性大”“可能性小”描述结果。通过实验操作,体会可能性大小可以通过数据统计进行推断。 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 难点 理解可能性大小的含义及判断方法。 设计实验验证可能性大小,并能联系实际情境解释规律。 一、学习状况 二、学生情况 三、解决对策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直观判断,但缺乏对可能性大小的量化分析能力。 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需要通过动手操作积累感性经验,进而抽象出数学规律。 部分学生可能在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中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关注数据的整体趋势而非偶然结果。 学情分析 说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创设抽奖、转盘等生活情境激发兴趣,以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 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分析法。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收集数据、对比分析,自主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推进新课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例 袋中有 3 个相同的球,分别标上数字 1,2,3。小刚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出后记下号数,将球放回后再摸。 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推进新课 有3种可能的结果:可能摸出1号球、2号球或3号球。 1 2 3 摸了很多次后,我发现从袋中摸出每个号球的次数大致相同。 1号球(次) 2号球(次) 3号球(次) 一共摸30次,将每次摸出的结果记入下表 11 9 10 转盘游戏。(要求每次转动1圈以上。) 任意转动有红、黄两色的圆盘。 指针落在红色区域、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哪个大? 红色区域比黄色区域大,指针落在红色区域比落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大;也可以说,指针落在黄色区域比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小。 可能性的大小 数量 多 少 相等 可能性 大 小 相等 面积 大 小 相等 可能性 大 小 相等 随堂练习 1.猜一猜。 从下面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最有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答:最有可能摸到白色的球。 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小结:用“我学会了……”“我发现……”分享收获。 教师提炼:可能性大小与数量相关,实验是验证猜想的重要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反思强化知识结构,培养归纳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 任务:调查生活中哪些事件涉及可能性大小(如天气预报、比赛胜负),并尝试解释原因。 设计意图: 将数学与生活结合,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六、板书设计 可能性的大小 1. 可能性大小与数量有关 - 数量多 → 可能性大 - 数量少 → 可能性小 2. 实验验证 → 数据分析 3. 应用:判断、设计、解释 教学反思 亮点:实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数据对比有效突破难点。 不足:部分小组实验数据偏差较大,需引导关注“趋势”而非“单次结果”。 改进:增加实验次数,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数据统计过程。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通过“做中学”深化对可能性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