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将下列家庭中常用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碳酸钠 C.蔗糖 D.花生油 2.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称量粗盐 B.溶解粗盐 C.过滤浊液 D.蒸发结晶 3.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当温度由T1 ℃升高到T2 ℃时(不考虑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 ℃时,该溶液一定是硝酸钠的饱和溶液 C.升温时,溶液中硝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T2 ℃时,向该溶液加入一定量氯化钠,木块会上浮 4.医生常用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给患者输液。下列对生理盐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B.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9∶1 000 C.每输入100 g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0.9 g D.输液时,输液管中和输液瓶中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 ℃时,甲的溶解度为70 B.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t2 ℃时,甲的溶液降温到t1 ℃,一定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6.有如图所示的装置,小试管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向其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进行溶解时,会造成U形管的液面出现a低b高的情况(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活性炭 D.硝酸铵 7.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是饱和溶液就不能继续溶解任何溶质 B.降温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8.利用20 ℃时KNO3溶液(有少量未溶解的KNO3晶体)见图Ⅰ,进行下面实验:①加入NH4NO3固体后,实验结果见图Ⅱ;②加入NaOH固体后,实验结果见图Ⅲ。分析实验过程,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Ⅰ Ⅱ Ⅲ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B.随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C.图Ⅰ、图Ⅱ中,硝酸钾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图Ⅲ中,硝酸钾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9.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 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20 ℃时将20 g KNO3加入50 g水中,能得到70 g溶液 B.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C.60 ℃时将210 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溶液质量变为 131.6 g D.20 ℃时将40 g NaCl加入100 g水中,再升温至60 ℃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学习了溶解度曲线后,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项目式学习,请回答第10~11题。 10.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Ⅰ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将温度由T1 ℃升高到T2 ℃,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1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气体物质 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t1 ℃时,将8 g乙物质放入25 g水中,充分溶解可获得33 g乙 溶液 D.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甲<乙 12.为了探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了如图实验: ① ② ③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根据上表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质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