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A.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体现诗人超凡脱俗的气质。 B.诗人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C.“明月来相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成知己。 D.全诗写景写人平淡自然,写出了清幽的氛围,达到“诗中有画”的境界。 2.阅读王维的《竹里馆》,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独”字刻画出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知己,表现了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C.全诗用字造语平淡自然,俯仰间写景叙事清幽雅致,笔墨简淡,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长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惆怅之情。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谁家”“暗”说明笛声隐隐约约、不知来处。 B.“散入”句写笛声仿佛乘着春风吹遍全城的浪漫想象。 C.“此夜”句用“折柳”意象暗喻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 D.全诗借春夜的笛声,寄托诗人对故乡洛城的浓浓思念。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 《送崔子还京》 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①归,扬鞭只共鸟争飞②。 送君九月交河③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释:①天外:塞外离家乡远得像在天外一样。②争飞:争着和鸟儿飞,比喻急切。③交河:指河的名字。 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两首诗诗人都写了在边塞遇到朋友返回京城,并送别朋友的情景。 B.“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行者匆匆,诗人请朋友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 C.“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写扬鞭骑马,动作飘逸而心急。 D.“双袖龙钟泪不干”“雪里题诗泪满衣”,都写“泪”,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5.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下列对《晚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诗前两句描写了暮春时节,百花仿佛知道春天将要消失,而尽情绽放、万紫千红的景象。 B.该诗的后两句写“无才思”的杨花和榆荚,不能像百花那样争艳,它们只能像飞雪那样纷纷飘落,来发泄心中的嫉妒。 C.全诗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花草树木的角度,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与留念。 D.该诗尽管描写晚春景象,却没有半点伤春感怀之情,全诗洋溢着积极乐观、昂扬进取的情感。 第二部分 默写能力 二、名句名篇默写 6.《竹里馆》(王维)默写。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 。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 。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 , 。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 。 7.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默写。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 。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