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2461

12.《为人民服务》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266745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为人民服务,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走近演讲 ———再学《为人民服务》 自读提示: 快速浏览课文,把文中提到张思德的语句用“———画出来。 张思德是一个_____的同志。 阅读资料 延安时期,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饭都吃不饱。通信班的战士都是些年轻人,再加上经常外出送信走远路,饭量都比较大。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实际上是让别人多吃一些。一次两次同志们没有注意,时间一长,张思德的这个秘密就被大家发现了。 一个星期天,张思德跑出去几十里地,从一个水坑里捞来一些小鱼。没有油,他就把这些鱼洗净晒干。用火烤好,让大家会顿餐。当大家吃得正香的时候,他又要去打开水。可是,这回水桶让副班长先拿走了。张思德只好转身回来。他发现自己碗里不知道谁给他放了几个黑面馍馍。他明白了,这是同志们想让他多吃一些。他故意细嚼慢咽,好半天才吃了半个馍馍,剩下的放回盆里,刚要走开,被战士小韩一把拉住了。小韩激动地说:“班长,你别再瞒着我们了。我们都知道了。”张思德说:“我吃饱了。”小韩把张思德拽回来,把那几个馍馍硬塞给了张思德。小韩说:“班长,咱们有福同享,有苦同当,你不要一个人饿着肚子,省下让我们吃,”张思德看实在不能推开了,就把几个馍馍掰成12份,分给全班战士每人一份,才算平息了这场 “风波”。 ———《张思德的故事》 在一次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 长征途中,组织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他总是抢在别人之前,差一点牺牲生命。 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 他用自己的津贴买来鸡蛋和麻油,给生病的战友做荷包蛋。 他经常主动为部队打扫卫生、铺石垫路、修补窑洞。 他经常帮助战友洗补衣服、编草鞋、喂战马、挑水烧火、站岗放哨,还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 …… 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执行烧炭任务时,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洞里牺牲了,他牺牲时年仅29岁。 阅读资料 张思德是一个_____的同志。 当时,革命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但很多同志认为耕地、挖井、烧炭这些劳动没出息。 张思德同志牺牲后,有人说:“这个老红军,经历过长征,在残酷的战场上都挺过来了,却因为烧炭被砸死了,太不值得!”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文集》 当时党政军内部出现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一些同志看不见缺点,只爱听恭维话,不爱听批评话。 有的干部不关心下级人员与战士,严重影响了军队内部的团结,对困难时期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造成了破坏。 ———选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九册)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习近平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宁了。)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为人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