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2716

第7课《我们爱分享》第2课时备课教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2884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7课,我们爱分享,课时,备课,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3.13 课题 课型 课时 序号 内容 分析 1.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分享。分享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还包括情感、时间和快乐的共享。 2.通过故事、案例或情境模拟,让学生感受到分享带来的积极影响,如增进友谊、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分享,比如与同学分享玩具、书籍,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等。 课标 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培养乐于分享的态度。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享的含义,知道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和友谊。 行为与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分享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分享物品、情感和快乐。 学情 分析 1. 学生的心理特点 自我中心性较强:容易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可能对“分享”这一概念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 2.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学生能够表达简单的想法,但在讨论“分享”时,可能需要教师通过提问或引导帮助他们清晰地表达感受。 3. 学生的分享经验有限: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可能已经有过与家人或同伴分享物品的经历,但对“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 学习 目标 1.理解分享的含义,知道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和友谊。 2.掌握分享的方式,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分享。 3.养成主动分享的行为习惯,克服自私心理。 学习 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分享,尤其是在面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时,如何克服自私的心理。 课前 准备 教材、道具、PPT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理解分享的含义,知道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和友谊。 学习内容:通过小采访和视频引入分享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思考“什么是分享”。 参与小采访,分享自己对分享的初步理解。 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初步表达对分享的理解。 对于表达不清晰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享的意义。 掌握分享的方式,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分享。 学习内容: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分享的意义和方式。 学生活动: 分享知识:讨论老师每天分享知识的快乐,体会分享的双向快乐。 分享书籍:学生分享自己带来的书,一起阅读,感受分享带来的知识增长。 分享故事:互相分享自己的小故事,体会分享情感的意义。 分享游戏和食物:通过游戏和食物分享,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讨论分享的感受:学生讨论分享时的心情,以及别人分享时的心情。 学习分享的技巧:通过“秘密分享小声点,故事分享生动点”等口诀,学习如何更好地分享。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是否能主动分享并表达感受。 通过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分享意义的理解程度。 对于不愿意分享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对于分享方式不当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口诀指导他们如何礼貌地分享。 理解分享的含义,知道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和友谊。 学习内容:通过情境讨论和案例分析,检测学生对分享的理解。 学生活动: 情境讨论:讨论“小气鬼”案例,分析为什么有些情况下不愿意分享。 分享小秘诀:学习分享的注意事项,如“有些东西不适合分享”。 分享小提示:讨论分享中的小烦恼,学习如何解决分享中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评估他们对分享的理解和应对分享问题的能力。 对于理解有偏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事例进一步解释分享的意义和界限。 对于讨论不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他们参与讨论。 养成主动分享的行为习惯,克服自私心理。 学习内容:通过寻找班级中的“分享小明星”,进一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