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3381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晚春》 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459880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三,统编,七年级,语文,初中,2024
  • cover
(课件网) 《逢入京使》 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 逢入京使 岑 参 素养目标 1.对诗人岑参的生平以及这首诗诞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 2.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3.收集诗歌,用心品味并感受其中的精妙之处。 新课导入 盛唐时,边塞诗空前繁荣,高适、岑参等边塞诗派代表,以独特视角和豪迈笔触,在诗坛留下精彩篇章。同学们能列举几首“边塞诗”吗? 现在,让我们走进岑参的诗境,探寻他偶遇入京使者时的独特情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之塞上》 作者介绍 岑参(715~770)是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人,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父亲早逝致家道中落,他自幼跟从兄长读书,遍览经史。20 岁到长安求仕无果,在京洛奔走、北游河朔。30 岁考中进士,任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次出塞,在边塞待了六年,满怀壮志。 安史之乱后回朝,经杜甫等人举荐任右补阙,后转任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后来罢官,客死在成都旅舍。他与高适并称 “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作题材丰富,有《岑嘉州诗集》传世。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诗人赴安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文学常识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主要描写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 边塞诗题材开阔,内容包括: 1、边塞壮丽的风光; 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4、戍边将士思乡的情思。 5、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的生活,渴求和平安定。 边塞诗情感: 1、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思乡念亲、忧国 3、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4、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5、对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美 6、对战士们不畏艰苦、保家卫国的赞美 边塞诗常见元素如下: 自然景物:秋月、雪山、塞草、大漠、孤城、落日、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碎石。 战事意象:铁骑、斗兵、将军、征人、金鼓、旌旗、刁斗、羽书、烽火、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地名与人名:碛西、轮台等(胡、羌等指少数民族),金山、天山等,单于。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 文学常识 诗歌鉴赏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夸张的手法,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泪雨滂沱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请求,烦劳 捎口信 “逢”字点题 诗人为什么不写家书,仅“凭君传语”?“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蕴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因为是在马上相逢,没有纸笔。最后一句蕴含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感情。 诗歌鉴赏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四句诗所描绘的内容。 ①诗人东望,“故园东望路漫漫”,长路无尽,离家之遥尽显。 ②“双袖龙钟泪不干”,泪水沾袖,以夸张表思乡之切。 ③“马上相逢”,旅途中马背偶遇入京使,行色匆匆可见。 ④无纸笔,只能 “凭君传语报平安”,托使捎信慰家人。安口信慰藉家人 。 诗歌鉴赏 2.在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又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借 “双袖龙钟泪不干” 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自己离乡之远、思乡之切。浓烈的思念亲人、眷恋故园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巧妙地为后文 “凭君传语报平安” 捎书回家的情节,做了极为自然的铺垫 。 诗歌鉴赏 2.在 “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