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3652

精读引领课:《燕子》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1808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精读,引领,燕子,教学设计
  • cover
2.《燕子》精读引领课备课设计 课题 大自然中的生灵———《燕子》备课设计 课 标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学 习 目 标 课 时 任 务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人文主题,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从《古诗三首》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说说每首诗描绘的景象,到《燕子》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再到《荷花》中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幅活的画”,学习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万物生灵的兴趣和细致观察的能力。“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燕子》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朗读,侧重于体会积累;《荷花》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与同学交流,并进行仿写,侧重表达;《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对这一语文要素进行梳理总结;“词语段运用”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用词准确的妙处,增强表达效果。《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都围绕“可爱的生灵”这个主题进行阅读学习文本和习作表达内容的选择编排,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描写具体自然景物的文章,感受自然景物的美好,产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知识经验 (一)已有: 1.学生有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可以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学过关于写景的散文,对散文的结构有一定。 (二)未有: 1.对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知之甚少,了解不深。 2.对散文所表达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把握不够准确。。 (三)难点障碍: 字词方面:“凑、偶、倦、痕、聚”是易错字;课文中学习的新生字,组词时有一定困难。 词语理解方面: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陌生字词,如 “横掠、赶集”、等词语不理解,对一些优美的语言(如词语: “聚拢”;如句子:“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等不会赏析。 (四)突破措施: 1.字词方面:通过辨析、对比、范写、练习等方法识记易写错字。指导写字时通过组词接龙的方式,一方面加深生字的记忆,另一方面扩大词汇量。通过观察字的偏旁部首进行猜测字意或者补充陌生词语的资料,如图片、简介等,引导学生理解。 2.课文理解方面: (1)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文章的画面,引领学生走进文章的意境之中; (2)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在反复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充分感知课文描绘的景象。 (3)鼓励学生找出自己比较敏感的语句,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优美语句。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现代著名作家的名作,多呈现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多受此类文章的熏陶感染。 总之,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等方式,感受美景中的可爱生灵。 (五)个性差异: 90%的学生书写方法掌握较好,书写端正美观,有10%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书写不够美观,“聚、凑、偶、倦、痕”较容易写错。 85%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突破措施的引导下,把握散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15%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准确识记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语句。 生活经验 (一)已有: 1.对于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自然界中的鸟儿如鸳鸯、燕子、鸭子、黄鹂等并不是很陌生。 2.对于春天的景象也很熟悉,因此本课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未有: 1.班里绝大部分学生都生长在北方,对于南方春景情境不够了解。 2.对燕子的习性不了解。 (三)难点障碍: 部分学生对燕子外形、习性了解不够深入。 突破措施: 搜集南方春景、燕子等的图片、视频、文字说明等资料,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个性差异: 95%的学生通过观看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