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3658

略读实践课:《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7517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略读,实践,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
  • cover
略读实践课教学设计 课题 可爱的生灵--《昆虫备忘录》略读实践课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学 习 目 标 课时 驱动 任务 课文由《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四篇短文组成,作者以轻松随意的笔调描写了昆虫的复眼和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外形、习性、活动等,写得情趣盎然。 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一是能抓住昆虫的外形特点。比如,“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形象地写出了瓢虫翅膀的色泽和质感;“它的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形象地写出了独角仙的样子。二是动作描写细致贴切,很有画面感。比如,“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小瓢虫优雅降落的形象跃然纸上。三是使用“噌———“鸣———扑”等拟声词,表现了复眼昆虫的机警和独角仙的莽撞笨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比如:“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 课文配了四幅昆虫插图,和文字一起组成图文式昆虫备忘录。这些插图直观地展现了昆虫的样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已知知识经验: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三年级下学期学生能够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大意,为进一步的词句品析和文章学习做铺垫。 2.已知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接触过多种类型的昆虫,并具有浓厚兴趣。 3.已知策略经验:接触过提取关键词句信息的学习,有一定的抓取关键信息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4.困难障碍点: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欠缺,生活知识缺乏,对“复眼”概念较难理解,对“独角仙”这类昆虫知之甚少;对备忘录的形式和内容把握不准确。 5.学生个性差异:95%的学生能通过课堂学习迅速识记10个生字,做到准确、流利的朗读生字、词语;5%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问题,对于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90%的学生能够熟读课文。并理解文中的语句;10%的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欠缺,生活知识缺乏,对个别词语理解需要老师指导。 (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借助方法,猜测词义 借助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 图片 等方式猜测词语 大致意思,大致读懂 文本 内容。 评价任务二: 借助 图片 , 了解昆虫的秘密 通过 小 组合作 梳理 文本 内容;能够 借助 表格 图 , 将 昆虫的秘密 讲清楚。 ) ( 通过 自读、接读、教师指导等方式 , 90%的学生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蚂”,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节奏;10%的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正确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标注法、图点勾画法,85%的学生能够选择、总结、分享喜欢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15%的学生能根据提示找出表述昆虫特征的关键信息。 3.通过学习作者对昆虫的细致观察与描写,自主解疑答感,产生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任务: 昆虫王国——— 探秘身边小精灵 要求: 尊重故事情节,精灵特点,把小精灵成长的历程说清楚,并能加入自己的感悟。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一: 初读课文(目标1) 任务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下面这些昆虫你都见过吗? 预设:小蚂蚁、小蜜蜂、蝴蝶 二、了解作者,揭题释题 1.了解作者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出生,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2.揭题释题 (1)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昆虫备忘录,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提出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