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传统文化--《古诗三首》 课 标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学 习 目 标 维度已知未知困难障碍突破措施知识经验学生能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读准生字、生词,能够用自己的方法书写生字。 学生是否能够与已学字词相区分,是否能够将生字工整的书写在田字格中。对于学生来说,在古诗的理解和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描绘出的节日情景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同学语言生动,表现落落大方。也有的同学,语言匮乏,较为生硬。90%的学生能够通过预习和课堂学习掌握本课的字词,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能做到自主合作学习,理清学习要点;10%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行为较差,不能做到随堂识记所有字词,难以理解课文中的学习要点。 老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架,通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结合插图、注释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让学生自己描绘诗中的节日情景。生活经验学生对于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能否说出这些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习俗。策略经验学生能够借助注释、生活经验和插图,了解古诗的意思。学生能否借助注释以及生活经验,完整详细地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障碍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我是国宝守护人———以前我们这样过节 各位守护人们,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传统节日的资料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介绍古人过节的一些习俗,相信对你们收集资料会有很大 的帮助哦! 评价任务评价指标朗读诗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语句通畅,语言优美。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环节一、情境任务 情境导入:各位守护人们,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传统节日的资料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介绍古人过节的一些习俗,相信对你们收集资料会有很大的帮助哦! 1.出示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 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古诗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 环节二、 初读古诗,感知节日 过渡:千年前的古人会过什么节?他们怎么过节的呢?从本课三位诗人的笔下,我们可以一探究竟。 任务一:出示诗人介绍,了解诗人资料。 1.王安石(1021—1086),宋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常把自己长期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的感受和自己的伟大抱负写进诗里。 2.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其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3.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以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著称。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只有十七岁,当时他一人在外漂泊。 任务二、理解诗题。 出示三首古诗,学生齐读题目,借助注释,说一说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 板书:春节 清明 重阳节 任务三:读准古诗,诵出音韵。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三首古诗。 自读要求: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把诗句读流畅。 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3.出示词语: 屠苏 曈曈 断魂 酒家 牧童 兄弟 加倍 茱萸 ①指导读准“苏、兄”的平舌音和后鼻音。 ②引导学生为“屠、苏、魂”组词。如:屠刀、屠杀;苏醒、复苏;灵魂、鬼魂等。 ③识记“牧”,引导学生结合偏旁“牜”,了解“牧童”就是放牛的孩子。指导书写“牜”时,第二横要变成提。 4.读出节奏 ①划分诗歌停顿。 ②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注意声断气连。 ④小组赛读;男女生比赛读。 评价维度评价指标正确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流畅度停顿恰当,通顺流畅。表现力声音洪亮,有感情。 环节三、 学习“元日”,引领方法 过渡: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宋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任务一:理解诗句,了解习俗。 1.借助注释,理解“屠苏、瞳瞳、新桃换旧符”等意思。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