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 独立运动 玻利瓦尔画像 壹 重要名词 玻利瓦尔、金元外交、大棒政策、门罗主义、国大党、提拉克、伊朗立宪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贰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 重点 目 录 0 1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0 2 亚洲的觉醒 0 3 非洲的抗争 概念解析 民族运动: 指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外国的侵略势力。(对外:反侵略、反帝) 民主运动: 指反抗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本国的封建专制势力。(对内:反专制、反封建)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拉丁美洲的民族 独立运动 壹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背景 材料一 到18世纪下半期,拉美殖民地社会经济冲破了宗主国的种种限制而缓慢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生产纺织品、皮革、陶、铁器、玻璃、糖等手工工场。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在经济上摆脱宗主国束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欧洲的近代科学、文学不断传入。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的思想,在殖民地广泛传颂。 材料三 拉丁美洲的革命深深受益于同时代欧洲和北美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受到了人们的欢呼。几年后,法国大革命向人们提供了另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推翻专制统治的实例。 1.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2.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识增长; 4.外部:法国大革命、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形势图 (二)第一阶段———19世纪初:民族运动 1.序幕:1804年海地独立 2.西属拉美殖民地:玻利瓦尔、圣马丁: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 3.葡属巴西: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三)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主运动 1.政治经济发展停滞: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2.英美势力渗入: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资本输出) 3.美国的拉美政策:“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金元外交”、“大棒政策”。 第一阶段特点:反抗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 1.背景 考迪罗主义 门罗主义 金元外交 大棒政策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投资、设厂 经济侵略 “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 武力干涉 【名词解释】考迪罗(Caudillo),亦称考迪罗主义、考迪罗制度,原意是首领、头领。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政策 口号 实质 地位 门罗主义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 前奏 大棒政策 “大棒加胡萝卜”(奖惩) 通过武力威胁加强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发展 金元外交 “用金元代替枪弹” ,“每个外交官都是推销员” 通过海外投资帮助美国实现海外扩张的目标 补充 内忧外患,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实际上仍是半殖民地。 ◎大棒政策 门罗主义: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国情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但是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列强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