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67673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第3节第2课时电解原理的应用基础课课件+作业含答案

日期:2025-04-08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80902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电解,作业,课件,基础课,应用,原理
    课时分层作业(八) 1 2 3 4 5 6 7 D C D C C CD 5.(1)原电池 (2)阳极 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电极上方,试纸变蓝 (3)2Cl--2e-===Cl2↑ 2H++2e-===H2↑(或2H2O+2e-===H2↑+2OH-) Ag-e-===Ag+ Ag+ +e-===Ag 8.(1)正 (2)2NaCl+2H2OH2↑+Cl2↑+2NaOH (3)Zn-2e-===Zn2+ Zn2++2e-===Zn ZnSO4溶液 ZnCl2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9.(1)①2H2O-4e-===4H++O2↑ ②CO2+8e-+8H+===CH4+2H2O 3.6 ③3.8 (2)①阴极 +4e-===C+3O2- ②4NA 1.D [A项,Zn应作负极,错误;B项,Zn应放在ZnSO4溶液中,Cu应放在CuSO4溶液中,图示装置不会构成原电池,而是在左烧杯中直接发生化学反应,错误;C项,电解精炼铜,应将粗铜与电源正极相连,错误;D项,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阴极产生H2,阳极产生Cl2,正确。] 2.C [铜牌上镀银,银片为阳极,Ag+向阴极移动,阴极反应为Ag++e-===Ag。由于实验中镀层不可能非常均匀致密,所以将电源反接,阳极上Cu、Ag均会溶解,铜牌不可能恢复如初。] 3.D 4.C [A项,每生成1 mol NCl3,转移6 mol e-,理论上有6 mol H+经质子交换膜从右侧向左侧迁移,A错误;B项,M为H2,不能用湿润的淀粉 KI试纸检验,B错误;D项,右侧pH会增大,D错误。] 6.C 7.CD [Y电极O元素从-2价升至0价,是阳极,电极反应:2H2O-4e-===O2↑+4H+,3H2O-6e-===O3↑+6H+,X电极是阴极,电极反应:O2+2e-+2H+===H2O2;A项,Y电极是阳极,X电极是阴极,Y电极电势比X电极高,A错误;B项,H+由Y电极向X电极移动,则膜为质子交换膜,B错误;C项,X极是阴极,生成H2O2的电极反应为O2+2e-+2H+===H2O2,C正确;D项,X电极也可发生O2+4H++4e-===2H2O,D正确。] 8.(1)根据c点变红可知,该极上的反应为2H2O+2e-===H2↑ +2OH-,即该极为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以a是正极。(2)滤纸B上发生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H2↑ +Cl2↑ +2NaOH。(3)e为阳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f为阴极,电极反应为Zn2++2e-===Zn;电镀液为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所以可用ZnSO4溶液或ZnCl2溶液等。 9.(1)①阳极为铂电极,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②铜电极为阴极,实现的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或一氧化碳、甲酸、乙醛等,其中生成甲烷的电极反应为CO2+8e-+8H+===CH4+2H2O,若铜电极上只生成5.6 g CO,电极反应为CO2+2e-+2H+===CO+H2O,当有1 mol一氧化碳生成,则铜极区溶液的质量变化为(44+2-28) g=18 g,则当生成5.6 g一氧化碳,即0.2 mol一氧化碳时,铜极区溶液质量变化了3.6 g。③若铜极上每生成1 mol CH3CHO,转移10 mol电子,每生成1 mol HCOOH,转移2 mol电子,则只生成0.3 mol CH3CHO和0.4 mol HCOOH,则电路中转移(3+0.8) mol=3.8 mol电子。(2)①Ni电极碳酸根离子生成C和O2-,为阴极,其电极反应为+4e-===C+3O2-。②理论上,每有与O2-结合生成1 mol碳酸根离子,则意味着电路中有4 mol电子转移,故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4NA。(课件网) 第2课时 电解原理的应用(基础课)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3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2.认识电解在实现物质转化和储存能量中的具体应用。 3.能正确书写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并能利用守恒法进行计算。 学习任务 旧知 回顾 一、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氢气和氯气 必备知识 自主预习 2Cl--2e-===Cl2↑ 2H++2e-===H2↑ H2↑+Cl2↑+2NaOH H2↑+Cl2↑+2OH- 判一判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向电解NaCl溶液的电解池中加入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