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学科素养大单元整体分析★★ 单元教学课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 综合与实践 《50有多大》 版本 苏教版2024 年级 一年级 单元 自然单元 教师 Xxx 学情分析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抓抓数数”。该活动以学生熟悉的花生米、蚕豆、玉米为操作材料,引导学生围绕“50 粒有几把”这个问题以及“比一比,看谁抓得准”这一要求,从不同角度感受物体自身大小与抓出的一把物体的数量多少有着密切关联,从而丰富对 50所表示的数量多少的体验。 二是“做做比比”。该活动侧重引导学生围绕“50个正方体能摞多高”“50 杯水能装满一个塑料桶吗”“50 个同学排队做操,教室外的一块空地够站吗”等问题,通过尝试估计、操作验证、推理分析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 50所表示的数量多少的感受,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 教材内容分析 一、引导学生完整经历活动过程,结合不同数量类型感受 50 所表示的 数量多少 这部分内容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经历抓一抓、摞一摞、倒一倒、站一站等实 践活动过程,结合不同的数量类型,通过估一估、数一数、做一做、想一想,以及相应的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充分感受 50 这个数所表示数量的多少,发展数感和 初步的推理意识,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增强用数 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意识,获 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提高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愿。 “抓抓数数”活动以学生熟悉的食物种子如花生米、蚕豆、玉米等为操作材料,聚焦 “50粒有几把”这个核心问题组织开展有层次的操作活动,同时在过程中以“估一估、抓 一抓、数一数”为基本操作流程,感受数量为 50 的物体有多少,进而丰富对 50 这个数的 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量感 。第一个活动是“50粒有几把”。教材呈现了一幅情境图,图中有两个小朋友坐在桌边,桌上放着一盘花生米,问题是“抓出 50 粒花生米,要抓 几把”,同时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再抓一抓、数一数”。由于大部分学生对“50 粒花生米, 要抓几把”这一问题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而且不同的人一把所能抓出的花生米的粒数通 常也有差异,所以这里的估计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在估计后自 然就会产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估计是否合理的心理需求 。学生按要求“抓一抓、数一 数”后,教材及时引导他们开展交流:“你抓了几把? 结果和 50粒相差多少?”“结果和估 计的一样吗?”由此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关于“50 粒花生米有多少 ”的直观感知,体会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材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抓出 50 粒蚕豆,估计要抓几把? 怎样才能抓得准一些?”学生基于此前从抓花生米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容易想到:因为 蚕豆比花生米大,一把蚕豆的粒数应该比一把花生米少,所以抓的把数应该比抓 50 粒 花生米多;同时,要使自己抓得准一些,可以先抓出一把数一数,再根据一把蚕豆的粒数 估计接下来还要再抓几把 。经过这样比一比、估一估、抓一抓、数一数的活动过程,学生 不仅能够初步建立“50粒蚕豆有多少”的直观感知,而且也能初步感受有根有据进行思 考的价值,从而提高估测水平、发展推理意识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抓出 50粒玉米,估计要抓几把”这一问题。 “做做比比”活动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情境,聚焦“50 个正方体能摞多高 ”“50 杯水 能装满一个塑料桶吗”“50个同学排队做操,教室外的一块空地够站吗”等问题开展有层 次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丰富对 50 所表示的数量多少的认识,培养发 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要求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