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70023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420474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华,崛起,读书,课件,4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以前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那里有周恩来总理欢乐的身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也是周恩来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少年周恩来的身上,那年他十二岁。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中国 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 突起,兴起、振兴 “崛”原来是指山路盘旋弯曲,不断向上升起,我们把这种形势叫做崛起。题目中的“崛起”是兴起,中华民族的兴起。 赞 胸 魏 效 崛 晰 肃 惑 斥 顾 惩 怀 默 训 难 凡 范 振 严肃肃静 墨水墨绿 清晰明晰 振兴振作 心胸胸口 怀念忘怀 赞许赞扬 肃然起敬 墨守成规 晰毛辨发 振振有词 胸有成竹 不怀好意 赞不绝口 效果仿效 平凡非凡 顾念顾虑 训练军训 排斥训斥 卓有成效 自命不凡 奋不顾身 不足为训 排斥异己 运用: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大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呼声。 同音易混字 振 zhèn 震 字义:是摇动,挥动的意思。 组词:(振奋)(振动)(振振有词) 字义:迅速而剧烈的震动,也特指地震,还指情绪过分激动。 组词:(震撼)(震怒)(敲山震虎) 崛起 模范 魏校长 清晰 效仿 淮安 疑惑 惩罚 训斥 严肃 振奋 胸怀 赞叹 非凡 顾客 wèi xī xiào huò chì huái chénɡ 我会认 jué fàn 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远大的志向。 ( ):向左右两边看。 ( ):受到的压迫和侮辱。 ( ):引起事故;闹事。 ( ):训诫和斥责。 (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形容在沉思的样子。 抱负 左顾右盼 屈辱 肇事 训斥 词语解释 若有所思 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所上的课。 修身课 光耀门楣: 指做官出人头地,使家里人沾光。 周恩来(1898-1976年),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振兴中华” 耳闻“中华不振” 目睹“中华不振” 疑惑不解 切身体会 当效此生 刚到沈阳,疑惑不解 修身课上,立志读书 外出游逛,目睹惨状 新学年开始 少年 周恩来 修身课 魏校长 十二岁那年 东北奉天 伯父 一个星期天 女人、中国巡警、围观中国人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课文主要内容概括小技巧: 用“之所以……是因为……”串联。 结果 原因 原因 主要人物+事件 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 ②先概括几件事,再把几件事的内容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小 结 课文并不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 而是先写 再写 。 倒叙 结果 原因 崛起 奉命 模范 魏校长 严肃 门楣 清晰 振兴 胸怀 赞叹 效果 淮安 疑惑 非凡 左顾右盼轧过 惩处 肇事 训斥 安慰 屈辱 字词复习 第二课时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是怎么回答的?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门户上的横木。旧时富贵家门楣高大,因以“喻门第”。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默默地 若有所思 清晰而 坚定地回答 “默默地”说明周恩来正在认真的思考,并不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这和同学们的“踊跃”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清晰而坚定地回答”可以体会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的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