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生物学(新人教版) 遗传与进化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第 4 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Biology 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任务一】(3min) 阅读课本P110—111,思考: 1.什么是种群 2.基因库是什么? 3.基因频率如何计算? 1.什么是种群? (1)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 生物 的集合。 (2)特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 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全部个体 同种 基本单位 2.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判断下面例子是不是一个种群: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②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③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 ④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⑤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 × √ × × × 3.基因频率 (1)概念: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 的比值。 全部等位基因数 例: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 褐色翅的基因为a,调查100个个体,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30、60、10、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方法一:通过概念计算 假设该种群数量为100,基因型AA的个体为30,Aa个体为60,aa个体为10,那么控制此性状的等位基因总数200个。 方法二: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 AA=30% Aa=60% aa=10% 1、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 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 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 体占4% 。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为( ) A. 18%、82% B. 36%、64% C. 57%、43% D. 92%. 8%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自由交配) 亲代基因型的频率 AA(30%) Aa(60%) aa(10%) 配子的比率 A( ) A( ) a( ) a( ) 子一代 基因型频率 AA( ) Aa( ) aa( ) 子一代 基因频率 A( ) a( ) 30% 30% 30% 10% 36% 48% 16% 60% 40% 4.遗传平衡定律 当群体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群体数量足够大 ②雌雄个体间能自由交配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自然选择对性状没有作用 ⑤不产生突变 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保持平衡。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 则有p+q=1,那么 (p+q)2 = p2 + 2pq + q2 , 其中 P2的值就是AA基因型的频率, 2pq的值就是Aa基因型的频率, q2的值就是aa基因型的频率。 对于自然界的种群来说,遗传平衡定律五个条件都成立吗? 突变产生的变异有利或者有害取决于是否能适应环境 1、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 ℃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三)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其幼虫叫桦尺蠖)。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的。在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型的,该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的桦尺蛾却成了常见的类型,S基因的频率上升到95%以上。 19世纪时,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上长满了浅色的地衣。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 基因型频率 SS 10% 11.5% Ss 20% 22.9% ss 70% 65.6% 基因频率 S 20% 23% s 80% 77% 13.1% 14.7% 26% 29.2% 60.9% 56.1% 26.1% 29.3% 73.9% 降低 70.7% 升高 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蛾的生存 讨论:课本P113 1、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蛾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吗?为什么? 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型?为什么? 影响。树干变黑后,浅色个体容易被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