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73244

鲁教版(五四学制)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评价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16617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五四,学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期末综合评价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眼球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可以透过光线 B.瞳孔的大小能改变,光线强时瞳孔缩小 C.近视眼的成因之一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 D.在视网膜处成像并且形成视觉 2.骨传导耳机因其开放双耳的设计,受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青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骨传导耳机可以减小声音对鼓膜的损伤 B.感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是听小骨 C.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D.外耳道的开放有利于收集外界声音信息,保证人身安全 3.瞳孔是虹膜中间的开孔,瞳孔的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反射性改变,称为瞳孔对光的反射。如图是其反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完成上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视神经是传出神经 D.瞳孔括约肌是该反射的效应器 4.如图为缩手反射及痛觉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被针刺时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B.若⑤处受损,则只能产生缩手反射,不能产生痛觉 C.若⑥处受损,则只能产生痛觉,不能产生缩手反射 D.大脑皮层和⑦都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 5.人体可以感知环境变化并对自身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能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B.兴奋通过神经进行传导 C.感觉形成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D.感知环境变化并进行调节,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6.在“我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言”的活动中,小明提出了以下方案,不合理的是(   ) A.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B.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C.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D.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7.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 B.人体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非条件反射是以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D.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8.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个人饭后血糖变化的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曲线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B.乙曲线为健康人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C.糖尿病患者应每天口服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 D.控制饮食和适当体育锻炼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9.小秦为了验证酒精对人体反应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如图乙实验,图甲是小秦的爸爸在不同饮酒量下的测试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A.完成该测试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爸爸作出的反应属于简单反射 C.测试数据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D.小秦的爸爸饮酒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10.以下对“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的普通一员”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11.1988年,上海曾发生了一场因食用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而引起的甲肝大流行。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损害肝脏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是该传染病的病原体 B.室内多通风可以预防某些传染病,这一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甲肝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青少年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对传染病的防御能力 12.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发病后死亡率几乎达到100%,全世界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病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B.抗病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 C.家里饲养的狗、猫等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 D.被狗、猫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