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活板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文化自信) 2.①通假字:板、已、镕;②正确理解和掌握“板、尚、盛、始、火、冒、炀、毕、帖、旋、讫、殊”等实词;③了解作者沈括及其作品《梦溪笔谈》。(语言运用) 3.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句;②了解文章中时间、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了解活板的特点。(思维能力) 4.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会我国民间技艺的神奇。(审美创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活板是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它改进了制版工艺,提高了印刷效率,为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活板的出现,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最早记载毕昇这项重大发明的,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板印刷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二、教学新课 学习任务一: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作家简介。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宋史·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学、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代表作有《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其中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3.疏通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学习任务二:了解活板“活”的特点,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什么特点? 参考示例: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活板印刷,活板印刷的特点———活。 (2)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特点展开的?如何体现“活”的特点? 参考示例: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 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 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做法是活的 更互用之———用法是活的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法是活的 2.通过制作活板过程的动画,帮助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1)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根据课文内容具体说出制版的程序。 参考示例: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是按印刷工作程序———制版→印刷→拆版的顺序来说明的。制版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来说明的。 (2)作者介绍活板印刷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参考示例:打比方,如“薄如钱唇”“字平如砥”;作比较,如将用木头刻字与用胶泥刻字进行比较;举例子,如“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列数字,如“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每字有二十余印”。 3.深层探究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1)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活板,作者为什么要先介绍雕版印刷的历史? 参考示例: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板印刷作铺垫。 (2)“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这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突出毕昇的身份? 参考示例:交代了活板印刷发明的时间、发明人及身份。“布衣”点出了发明人的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3)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活板的下落,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示例:这一段交代活板的下落,与开头“布衣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至今”强调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充分证明活板为毕昇所创制是确凿无疑的。“宝藏”说明所得者对活字的精心收存。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