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质点 参考系 教学目标 1.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 2.通过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初步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了解参考系的概念及其对描述物体运动的意义。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参考系中对同一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体会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质点概念的建立、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 教学方法 列举法、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学案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展示几种运动的实例: 1.天体的运动 2.飞机的运动 3.船的运动 4.鸟的运动 【提出问题】 1.运动无处不在,如何定义 2.运动千奇百怪,如何描述 【学生回答】 1.物体位置变化就叫运动。 2.位置变化,速度变化,方向改变。 【提出问题】 自然界物体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要想详细而准确地描述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如: ①奥运冠军在万米长跑时;②教练在纠正运动员的跑步动作时;③研究地球的公转时;④研究地球自转时;⑤研究火车从上海开到北京时;⑥研究火车过桥时。 以上几种情况可以把物体当成点来研究吗 【教师总结】板书呈现课题,配合课件使用,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过程,明确本课的基本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 (一)质点 【情境设问】研究物体运动时需要知道物体的外貌细节吗 【学生回答】有时需要、有时不需要。 【教师总结】 1.当物体各个部位的点运动情况一致时,可以用其中一个点的运动情况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2.当物体各个部位的点运动情况不一致时,有时候可以用一个点来代表物体,有时候不能。 【提出问题】当物体各个部位的点运动情况不一致时,何种情况下可以用一个点来代表物体 【学生回答】研究的问题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无关的时候。 【教师总结】 1.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简化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点叫作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看作质点的条件是所研究的问题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没有关系。 4.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例如教练在纠正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把体操运动员看作质点。 (二)参考系 【提出问题】宋代诗人陈与义写下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云到底动不动,为什么一会说“满天云不动”,一会说“云与我俱东” 【学生回答】选取的参考系不同。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既然同一个物体选不同的参考系时会有不同的运动情况,那么我们在研究物体如何运动时首先要做什么 【学生回答】选取合适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科学推理与论证】选什么物体作为参考系,原则是什么 【教师总结】 1.选择参考系应该使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尽量简单。 2.地面为常用参考系。 3.一系列运动情况相同的物体都可作为参考系。 三、例题展示 【例题】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一定是很小的物体 B.质点是实际存在的有质量的点 C.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时的一种理想化模型 D.质点就是物体的重心 例题分析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比如乒乓球比赛中的“旋球”;大的物体也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比如我们研究地球绕太阳运转时的轨迹。实际当中会存在只有质量没有大小、形状的点吗 不存在,只不过我们研究的问题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没有关系时,我们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来处理,这是一种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处理方法。我们把这种处理方法叫作“理想化模型”。质点和重心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