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河北民歌,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与情绪,能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 2、 能掌握对唱、表演唱这两种演唱形式,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3、 能根据四季中花的种类,创造性地创编歌词,并结合手绢舞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学会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自主地运用手绢舞这种形式表现《对花》。 2、 引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教学准备: 1、 教师:钢琴,手绢,多媒体课件 2、 学生:手绢、河北民间风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感受与体验 1、 听音乐 师生共同聆听音乐《对花》,老师拿着手绢,扭着秧歌,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扭秧歌进入教室。 师:我手上的这块手绢与日常生活中的手绢有什么不同? 生: 师:我是怎样拿这块手绢的? 生: 学习拿手绢的基本方法。 师:河北的民间歌舞就是以秧歌为主,主要道具就是手绢。 2、 看歌舞 师:我们一同来欣赏一段河北民间歌舞,感受一下河北民歌的特点。 (课件) 河北广袤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河北的民歌以丰富充实的内容,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憨直畅爽的艺术特点,可以和任何地区的民歌媲美。河北的民间舞蹈则以秧歌为主。节日来临,人们身着盛装,舞着五彩缤纷的花扇和彩绸,伴着节奏鲜明的锣鼓,翩翩起舞,非常热闹。 二、 了解与认识 1、 看 师:我们欣赏了好看的河北的歌舞,老师也想来舞一段。 放音乐《对花》,老师和一个同学表演。 师:你观察到,我们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2、 听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具有浓郁河北音调的歌曲。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找出歌曲特点:一问一答的形式。 3、 复听 师:我们再听一遍。大家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注意歌词中“问”的是什么?“答”的是什么? 生回答。 师:歌曲中这么一问一答很有意思,你能给这种演唱形式下一个结论吗? 生:引出“对唱”概念。从对“对唱”的归纳,引出“表演唱”的概念。 三、 学唱歌曲。 1、 教师范唱。 2、 教师小结“对花”的概念 师:以季节为题问答花名是对歌中常见的内容。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智慧,或传授知识。 3、 学唱歌谱。 1) 用接龙或一问一答的形式学习歌谱。 老师唱前一句,学生唱后一句。 2) 认识上滑音。 师:歌谱中有个小记号,你发现了吗? 教师范唱有“上滑音”的乐句。 师:如果去掉“上滑音”,有什么不一样? (课件) 3) 完整地演唱歌谱。 4、 学唱歌曲。 1) 唱一唱。 师:我们一起来跟琴唱一唱歌曲。 师:找出你认为歌词中最有趣的地方,你能唱一唱吗? 生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乐句,大家一起唱一唱。 2) 完整演唱歌曲。 跟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5、 多种形式演唱。 1) 分组对唱 2) 男女对唱 四、 创编与表现 师:同学们,一年中四季花开,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彩。你知道春天还有什么花开? 生: 师:夏季还有什么花?秋季有什么花?冬季有什么花?好,我们分组比赛,看谁编的好? (课件)“ 1、 学生分组讨论(分春、夏、秋、冬四个组) 2、 学生进行表演唱,每组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道具:手绢) 3、 师生互评。 五、 评价总结,结束全课 1、 小结本课内容。 2、 学生随着音乐,一边舞着手绢,一边扭着秧歌,一边唱着《对花》出教室。 四年级音乐《对花》教学反思 《对花》是湘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的内容,是一首河北民歌。是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小调。通过让学生学习歌曲《对花》,学习手绢舞,从中了解华北民间音乐的地域风格色彩,使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民间音乐文化,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理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有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